张作霖是个怎么样的人?张作霖有何能力让杨宇霆言听计从

admin 30 0

张大帅看似马马虎虎西里糊涂的,其实他这是大智若愚装蒜,马匪岀生的他深安御人之道,他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与众将领称兄道弟其乐融融,犹其对留学日本的杨宇霆高看一眼委以重任。为东北军的核心人物,杨宇霆智慧过人有小诸葛之称,奸诈无比圆滑善变,有老帅镇着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小张为人处世之道不似其父,所以他才会对杨宇霆痛下*手,德川加康的故事刺激了他,否则东三省岂会轻易放弃。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杨宇霆之所以惧怕张作霖,是因为他与张作霖不是一个段位。张作霖在乱世之中能有一席之地,和刘备一样具备枭雄的特质。:机警过人,狡黠如狐。那么张作霖有何能力让杨宇霆言听计从,俯首称臣呢?

张作霖是个怎么样的人?张作霖有何能力让杨宇霆言听计从 生活

出身经历不同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作霖参军进入朝鲜作战。清军移防后,张作霖便走向社会,从小小的保险队长干起,在土匪中一枝独秀崭露头角。

平辽南大土匪金寿山,灭九只手于义,打死项昭子逼走冯德麟。收编八角台的张景惠,兼并了田庄台的田小凤。进入内蒙剿灭了陶克陶胡,成了唯一能与辽西巨匪杜立三抗衡的土匪集团。

张作霖被奉天督军曾琦诏安后,诱*杜立三为清廷铲除最大的毒瘤。张作霖执政东北,与日本人尔虞我诈没有出卖东北的土地。参与了两次直奉战争,曾一度坐上中华民国海陆空大元帅的宝座。

张作霖从一个穷小子,发展到独揽大权的东北王,得承认他是一代很特别的枭雄。起伏跌宕惊涛骇浪,在北洋军阀中,张作霖是一流高手。

杨宇霆字麟阁,辽宁法库县蛇山沟人,年少聪慧学习刻苦,1904年考中秀才。1906年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深造,1910年回国任长春陆军炮兵见习官。

杨宇霆秀才出身,军事专科学校毕业,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和张作霖比起来有天壤之别,就出身经历来说,杨宇霆没有张作霖轰轰烈烈。

知遇之恩

张作霖之所以两次启用杨宇霆,是冲着他的才干去的。1918年张作霖任奉军总司令,提拔杨宇霆为总参谋长。1919年张作霖又委任杨宇霆为东三省兵工厂厂长,集军权实权于一身的杨宇霆,与徐树铮合谋挪用军费军戒,打算另组军队,被张作霖解职!

从这一点来说杨宇霆辜负了张作霖的厚望,自己也深感对不起张作霖,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枉费张作霖给他的这个平台,心里愧疚难当。

1922年,迫于对人才的需要,张作霖重新启用杨宇霆,任命他为东三省保安军司令部总参议,兼任东三省兵工厂督办。

张作霖又给了杨宇霆一次机会,让他在军政两届如鱼得水,荣耀无限。杨宇霆从心里感激张作霖的知遇之恩,他没有理由不服从张作霖!

才干大于才华

张作霖的才干大于杨宇霆的才华,虽然人们都说杨宇霆是智多星,小诸葛在世,但是他的才华只限于幕僚,必须依附于张作霖麾下。好比张良与刘邦,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要说独挡一面,杨宇霆不具备这个能力,张作霖委任他为江苏省督军,做了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小诸葛杨宇霆却被孙传芳打出江苏,丢了江南跑回了奉天。

张作霖能领导汤二虎张是非这样的猛将,能让孙烈臣张作相不遗余力地为之效劳,也能让张景惠甘愿献出团练长。张作霖的才干如何,杨宇霆有目共睹,他得承认张作霖是帅才。

群雄逐鹿

张作霖大字不识几个,智商余额太足,除了蒋介石的北伐军以外,他要面对皖系、直系等大大小小的军阀。斗智斗勇甚至刀兵相见,张作霖没有被打倒,说明张作霖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时机。在这个群雄并立的乱世,杨宇霆绝对做不了扛把子。

北洋军阀之道义

曹锟、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等北洋军阀,誓死不与日本人合作,彰显了一个军人的爱国气节。假如张作霖和日本有勾结的话,不能有皇姑屯的一声巨响。

早在杨宇霆跟随张作霖的时候,张作霖就和杨宇霆这样说过,“小日本,小眼睛黑豆黑豆的,妈拉巴子,最不是个东西,我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

一天中午,奉军的一个大兵被日本人*了,张作霖前去讨要说法。日本人一甩手给了5000元关东劵,轻描淡写地作为赔偿。张作霖气炸了连肝肺,告诉士兵在大街上遇到关东军就*,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第二天果然死了两个关东军,日本人气急败坏地找来张作霖,张作霖嘿嘿一笑,拿出10000元关东劵,扔给日本人说道:“两清谁也不欠谁的!”日本人碍于张作霖的实力,只好忍气吞声颜面扫尽地走了!

杨宇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由暗挑大指道:“张雨亭是条汉子,人不服人是犟种!”

小结:张作霖之所以能镇住杨宇霆,是张作霖言传身教影响了他。杨宇霆的确才华出众,假如没有张作霖的提携,杨宇霆不能说啥也不是,可能我们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他之所以完全服从张作霖,是他离不开了张作霖!


连张作霖都佩服杨宇霆的诡计多端。他曾经说过:

这只犊子(杨宇霆),一肚子弯曲肠子,不容易对付。

辽宁法库人杨宇霆出生,年被张学良*害。当时,常萌槐被*。当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杂乱无章,扬长而去(炸吴张,杨常去)。吴是指吴俊生,张是张作霖,杨常是杨宇霆和常萌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皇姑屯事件中丧生的吴俊生和张作霖,以及杨宇霆和常萌槐。

东北军四个灵魂相继离开,杨宇霆死后,世人对张作霖的父子进行了这样的评价:

自王永江死而作霖之业衰,自宇霆被*而奉事不为也。

杨宇霆对奉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他被*后,家里的资产只有10万元,当时很难想象。

在新年的关键时刻,如果杨宇霆没有被*,那么东北军的命运可能是另一个结局。至少不会变得那么难以忍受,几年分化,吃,可怜的英俊一生的努力!

总的来说,杨宇霆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很严格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勤于做生意。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今天着名的沈阳北方重工集团和沈阳黎明航空集团都与杨宇霆有关。这两家公司的前身是杨宇霆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大亨铁厂和东部三省的兵工厂。

我们就不多说杨宇霆的功绩了,那为什么这么厉害的人物愿意屈居张作霖之下呢?

张作霖能压制杨宇霆,个人感觉更多的是两人性格决定的。张作霖性格豁达,粗中有细,足智多谋,适合当老板。

杨宇霆没有这些能力。他更适合当二把手。事实上,杨宇霆本人经常吹嘘宰相,尽力帮助皇帝张作霖。他对张学良的态度也是作为保护者管理的。他建议张学良多关心政治事务,不要去XD。所谓忠言逆耳,有一天天在你耳边教你,可见年轻的张学良对杨宇霆有多无聊。

事实上,张作霖和杨宇霆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只有相互配合,他们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事实上,杨宇霆已经离开张作霖两次,想独自创业,但最终都失败了)。

张作霖不仅能压制杨宇霆,而且在东北地区拒绝接受张大帅的人也不多。当然,除了另一个凶猛的人郭松龄。郭松龄在年底倒下,确实让张作霖喝了一大壶。郭松龄失败后,张作霖举行了庆祝宴会。这时,他的下属举起了一个大盒子,这是军政要员给郭鬼子的秘密文件。

许多人倒吸一凉气,这真是要结束了。但张作霖却说:

郭鬼子死了,但即使结束了,其他人也不会调查,很快拿出这些信烧了,我们应该吃喝,不要叫这件事打败我们的幸福!来吧,我再给你一杯!

要有计谋,要有手段,谁敢不服张大帅!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真的不是吹出来的。


自从接受清廷招安,由胡匪变身官军,张作霖在枭雄大道上可谓是一路驰骋,先是荡平了辽西匪盗,继而经历日俄战争的风云诡谲,接着又在冰天雪地里率军剿*蒙匪军,辛亥革命后,更是默察时势,顺应巨变,抢先进驻奉天,一步步成了手握雄兵的新锐“东北王”。

登堂入室时最能显出一个人的格局造化。常年在绿林中厮混拼*的张作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自从下马治奉天的那一天起,他就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枪杆子能打天下,不会治天下,若想乱世称霸,必须有“诸葛”辅佐。

张作霖在某些方面很像汉高祖刘邦,平日一身匪气,不待见酸腐的儒生,可一旦得了时势,对待各类“诸葛”式的人才,他似乎更具豪迈挥洒的魄力,不仅能不计前嫌真诚地放下身段,而且敢说“富贵同享”的敞亮话,更厉害的,他那恩威并施,驾驭各类诸葛的枭雄手段,北洋时期恐怕也只有袁世凯可以跟他比一比,总而言之,张作霖用诸葛,诸葛无不热血沸腾,振奋感恩的同时又惧怕其威严。

这恐怕就是乱世最霸道的驾驭之道了。

张作霖风云大崛起前后,麾下有三位诸葛大才很有名,一位是前期的袁金铠,另两位便是张作霖的文膀武臂——王永江和杨宇霆。

王永江有治世之才,但底子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士”;杨宇霆不同,此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典型的洋派军人,有锋芒,有治军之才,也有野心。

张作霖识人用人,除了有魄力,眼光毒辣,在将将之“度”的把握上也极有分寸。杨宇霆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先是效命清廷,在奉天办理军械厂,时任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见他治军有方,便将他挖了过来。

杨宇霆,字邻葛,意思说自己不比诸葛亮差,在奉系,他的野心不是做一个摇扇谋士,而是成为诸葛亮那样具有军政实权的大丞相,但张作霖却长时间将他放在参谋长,军中第一智囊的位子上,办理军政实务的权力给他,但统兵之权却从不轻易给他。

这是很高明的驾驭之道。一来,这可以极大地发挥出杨宇霆的治军、办实务的才干;二来,知其想统兵,始终不给实权,这就让杨宇霆憋足了劲,欲以功劳赢得军权,必先拼命效力;三来,此举很巧妙地扼住了杨宇霆的野心。

客观地讲,杨宇霆辅佐张作霖,贡献还是很大的。杨宇霆整军前,奉军更像绿林军,经他整训,奉军才有了精锐之师的样子,军纪、战斗力大大提升。此外,在诸如建立东北海军、发展东北工业尤其是军工业、修筑东北战备公路以及发展东北经济上,杨宇霆都扮演了主导推动者的核心角色。

因为确实具有才干,奉系中的洋派军人便渐渐地围绕到了杨宇霆周围,从而形成了奉系中的一大派别,士官派。

张作霖虽然大力任用士官派新锐军人,但奉系的军权却始终掌握在元老派,也就是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那一帮老兄弟(吴俊升、张景惠、张作相、孙烈臣、汤玉麟)手中。

杨宇霆不甘两手空空,没有实际军权,始终在寻找建功立业,掌握军权的机会,结果就让他干成了一件对张作霖帮助巨大,甚至影响到北洋格局的轰动大事。

1918年,杨宇霆伙同老同学、皖系“小诸葛”徐树铮,怂恿张作霖劫持直系北洋政府采购的大批军火,乱世枭雄见有肥肉可叼,毫不犹豫,立即派善于打劫的“老土匪”张景惠奔赴秦皇岛,劫下了这一批足够装备七个混成旅的军火。

事成之后,张作霖一为逐鹿中原,二为酬赏杨宇霆、徐树铮,随即组成“援湘军”,张作霖挂名任总司令,徐树铮以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杨宇霆任参谋长,统一指挥,挥师入关。

杨宇霆、徐树铮两人无论野心、干才、秉性还是最终惨死的命运都极其相似,见军权就在手边,杨徐两人为脱离张作霖控制,自立山头,竟背着张作霖,以奉军的名义向北洋陆军部冒领了370万军费,私自新编了四个旅的部队。

这时候就能看出张作霖行事霹雳的枭雄性格了。

得知内幕,张作霖当即翻脸,立免徐树铮“援湘军”副司令职务,并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之名将杨宇霆革除本兼各职。

在奉系,谋私利,犯大忌,撞张作霖枪口,顷刻间是要人头落地的,这样的事太多了。

杨宇霆深知张作霖施恩豪迈,施威要命,他不敢申辩,也不敢周旋,立即胆战心惊地脱离奉系,远避在京城,原本傲慢的姿态低落了十万八千丈。

杨宇霆被扫地出门后,张作霖陆续启用了张作相等一批老弟兄做参谋长,但用起来总是不顺手。得知杨宇霆在京城未投奔其他派系,颇有洗心革面的诚心,张作霖冰释前嫌,又将杨宇霆召唤了回来。

再回张作霖麾下,杨宇霆再不敢乱起野心,而张作霖也颇为大气,相比之前更加地器重他。

到这阶段,张作霖和杨宇霆之间的君臣关系,才算真正达到了佳境。

第二次直奉大战张作霖取得大胜后,奉军长驱直入,进驻安徽、江苏、上海等地。这时,奉系主要有三大派系,元老派、士官派、陆大派,元老派要镇守东北,陆大派主要是张学良的人,少信任,缺历练,于是张作霖将进驻中原,做封疆大吏的蛋糕首先分给了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

这是杨宇霆手握实权、独当一面的绝佳机会。

然而在北洋后起枭雄孙传芳的攻击下,杨宇霆充分暴露了他的软肋,做核心智囊行,独领风骚,无论是嗅觉、性情还是掌控能力,他都差得远。

最终,在孙传芳的突然合围下,若不是耍小聪明,借洗澡从暗道逃脱,杨宇霆恐怕就成了孙传芳的囚徒,奉系的耻辱。

张作霖用人之大气,很是让人佩服,他用人,从来不以此时的污点来否定他时的优点,相反部下遇挫,他会用雪中送炭的方式来激发斗志,从而叫部下在擅长的领域焕然一新。

对杨宇霆即是如此。

自江苏督办的大任上败归之后,因为张作霖的信任、激励,杨宇霆并未失去光芒,即便遇到很大程度上因他而起的郭松龄叛乱,他也未曾受到实质性的影响,1926年2月,张作霖登上人生之巅,就任安国军总司令,杨宇霆被任命为安国军总参议。1927年末,奉系韩麟春因病去职,张作霖又任命他接替韩麟春之职,出任第四方面军军团长。

在张作霖风云生涯的最后阶段,时刻都在与日本人周旋,杨宇霆作为核心智囊的表现可圈可点,张作霖往往将周旋的难题推给杨宇霆,杨宇霆不仅配合打得好,而且因为对日本了解深刻,一度让日本人觉得很难对付。

遗憾的是,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君臣合奏戛然而止。

关于杨宇霆是否有取代张学良的野心,众说纷纭。

说有的能讲出许多故事,例如,张作霖死后,日本人想扶持傀儡,在《满洲报》上将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等十人的名字列成一个表格,要读者每日填写自己拥护的“得人心者”,剪下来邮给报馆,报馆统计后,再在报上定时公布名次。

杨宇霆每日派人去买大量《满洲报》,剪下选票,让亲信写他的名字寄回报馆,因这个伎俩,他一直是最得人心的那一个。

然而,不久当杨府卖掉数千张旧报纸时,有人发现废报纸均少了一角,于是大骂他是白脸曹操。

还有人说,1928年秋天杨宇霆与常荫槐勾结,准备谋*张学良以自立,他为父亲办寿是假,设谋*张学良的鸿门宴是真。

而另一种声音却说,这都是日本人的离间之计。

不管怎么说,杨宇霆最终还是命丧在大帅府老虎厅,抛开有无阴谋野心不说,杨宇霆身死之前的确犯了大忌,张学良虽非雄才,但也不是可欺的竖子。

他怎会如此跋扈呢?

历史有时候就是如此让人费解。

让人感慨的是,杨宇霆被*后,家资仅十余万,不及同僚的十分之一。

时人评议张作霖父子的事业:自王永江死而作霖之业衰,自宇霆被*而奉事乃不为也!


张作霖根本镇不住杨宇霆。如果能镇住,杨宇霆也不会在张作霖手下吃回扣。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张作霖的形象就是一个脾气很大的土匪头子,见谁都搂不住火,张嘴就是“妈拉个巴子”。

实际上,崛起之前的张作霖,据说认了一百多个干爹。尽管他后来成了东北王,但最初也张作霖也是从“装孙子”开始做起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该客气的时候,他也会客气。这是一个从底层混上来的人,天生就具备的技能。

与其说张作霖是镇住了杨宇霆,不如说是张作霖有意笼络杨宇霆,杨宇霆也能从张作霖的笼络中,获得了最大满足。双方是各取所需的合作关系。不存在谁镇住谁。

要知道,张作霖昔日的结义兄弟犯了错,也得跪着跟他说话。再加上张作霖口头语就是那句经典的脏话。这么个形象的张作霖,却对杨宇霆从来就是一直客客气气的。

不过也因此酿成惨剧。就因为张作霖这么惯着杨宇霆,让他没了分寸。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依旧我行我素,经常劈头盖脸的数落小六子。结果,杨宇霆就被小六子处理掉了。

但这是后话。而在张作霖时代,杨宇霆是有大用的,也是出了大力的。

杨宇霆家是开大车店的,条件不算差。而且他也是从小就有小神童的称号。有钱、聪明,两项条件放在一起,就是传统中国读书人要走的路径——科考。所以,杨宇霆十六岁就考中了秀才,正要考举人时,清朝灭亡了。于是,杨宇霆就去日本留学,进了士官学校。

在士官学校,他有个同学叫徐树铮。这成了他之后能在东北军上位的重要外部支持。

因为在袁世凯死后,接班的就是段祺瑞。而段祺瑞最重要的心腹就是徐树铮。小徐个绝顶聪明的人,但脾气很差,怼过袁世凯、骂过黎元洪;北洋政府上上下下,都被他得罪光了。只有段祺瑞一直护着他。

当段祺瑞走马上任之后,徐树铮也就成了红人。而杨宇霆这时候刚刚当上奉天军械厂的厂长。既然有这层外部关系,张作霖又怎么会放着不用呢?起码以后报个军费啥的,也顺利点。上面有人也好办事。

杨宇霆也就迅速上位,成为张作霖的参谋长。在当时张作霖身边一圈老兄弟里,杨宇霆的年纪要比他们小了二十来岁。

而杨宇霆也确实给力,凭借徐树铮的关系,从秦皇岛领来了一批刚从日本进来军火——两万多条枪。张作霖就是靠着这批军火,扩充了队伍,实力一下就上来了。

但是,有了这个功劳之后,杨宇霆也开始飘了。杨宇霆和徐树铮合作,以张作霖的名义申请军费。批下来500多万的军费,杨宇霆扣下了300多万,并用这笔钱笔钱招兵买马,组建了自己的部队。

没多久,这事被张作霖知道了,杨宇霆也就被开除出了奉军。这应该不算是张作霖能镇住杨宇霆吧?要是能镇住,杨宇霆能干这种吃回扣、吃里扒外的事?

离开东北后,杨宇霆跟着徐树铮混了一段时间,可总觉得混不开。毕竟自己在东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北京,却是屈居人下,还不受待见(徐树铮得罪人太多,杨宇霆自然受牵连)。

就在此时,张作霖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重新把杨宇霆召回东北。这件事也证明,除了能在向上搞钱之外,杨宇霆的能力也得到了张作霖的认可。

杨宇霆在东北军的上升路径是:本身有能力,又借着上面有人(陆军次长徐树铮),为张作霖谋得大利,得以上位。在掌权阶段,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而当时,也正是张作霖做大的关键时期,老兄弟们成了阻力,急需新人清场替换。

能力和机遇的叠加,才促成了杨宇霆在东北军的地位。如果再换一个地方或时间,杨宇霆也不一定能做起来。

所以,哪里是什么张作霖镇住了杨宇霆?分明是这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利用,互相合作的关系。

杨宇霆原名雨亭。因为和张作霖(字雨亭)重名,改成了宇霆。没想到,两个雨亭都是横死。



【张作霖 】

据张学良介绍,其父张作霖虽是绿林草莽出身,平时“妈拉个巴子” 不离口,表面上是一位粗线条枭雄好汉,但他绝不是一介粗鄙莽夫,相反他有胆有识,腹有良谋,骑射皆精,尤其是练就一身百步穿杨的出众枪法,群雄对其敬仰加折服,唯其马首是瞻。

假设张作霖只是个有勇无谋或鼠目寸光之辈,那么东三省的豪杰人物,譬如他的七个结拜兄弟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相等缘何尊其为首 、甘愿服从其号令呢?假如他没点本事,没点谋略,没点驭下之能,奉军中的后起之秀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等精英人物又如何会对其心悦诚服、甘心受其节制、尊其为“老帅” 呢?

据说张作霖外粗内细,也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德才兼备、心思细密的政治领袖人物。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天生精明干练,执掌东北政局后能做到案牍如流,颇具行政才能,加上他平时生活简朴,礼贤下士,也令人叹服不止。

俗话说:英雄不论出身低。张作霖虽崛起于蓬蒿,但却具备上述超人的才能,又身逢乱世 ,天赐良机,赶上了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大变革时代,于是,当武昌城头打响了反清第一枪、辛亥革命一爆发,他那超人的军事才干与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以及先人一步的狡黠心机,助他在通向“大帅”、“东北王”的血腥道路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据记载,奉系军阀集团中分为新旧两派。所谓旧派,是指当年和张作霖一起当马匪、拉杆子、闯天下的绿林旧部,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冯德麟(后反叛)等等; 新派指奉军壮大后陆续招收的正规军校毕业生 。新派又细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最先加入的是以杨宇霆为首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所以称“士官派”,代表人物有韩麟春、姜登选、于珍、于国干、邹作华、王树常、臧式毅、何柱国等 ;后来加入的“陆大派”指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及保定军官学校的将领,核心成员有魏益三、齐云、刘伟、刘振东、范普江等,为首的是郭松龄(张学良也被划入这一阵营)。

【杨宇霆】

奉军中除张作霖的绿林把兄弟们掌管部分军队外,最精锐的主力大部分都被杨宇霆和郭松龄的“新派”所统辖。

张学良说,杨宇霆和郭松龄都属奉军中的“少壮派”,论才干,旗鼓相当,专横跋扈也类似,两人互相不服,明争暗斗,关系并不融洽,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两雄不能并立。

在此单说杨宇霆。杨宇霆,字邻葛,辽宁法库人。光绪十一年生人。据说杨自幼聪颖好学,1904年考中清朝末科秀才。后被清廷选中公派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成绩优异。1911年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新军中担任见习排长、营长、军械科长、军工厂厂长、(奉军)师参谋长等职。

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沈阳)督军,有留洋经历的科班生杨宇霆引起了他的注意,之后开始飞黄腾达。杨宇霆军事素质出众,能文能武、治军严格,深得张作霖器重,由27师师长先后攫升为奉天督军总署参谋、奉军总参谋长、江苏督办、安国军总参议、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司令(军团长)等要职。

杨宇霆身为留学生,在日本正规军校中学得一身军事本领,缘何会服从绿林出身的“老粗”张作霖?彼时的张作霖早已是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大约在1918年9月间,北洋政府屈从于张作霖施加的巨大军事压力,任其为东三省巡阅使,总揽了黑、吉、辽三省的军政大权。从此,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大帅”,标志着以他为核心的奉系军阀集团正式形成。

张虽是马匪出身,但并不是腹内草莽的粗豪人物。他谙于权谋,气度颇大,知人善任,能善待下属。正是这些性格特点,使其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

王铁汉将军如此评价张作霖道:“雨亭先生气度恢弘,敢用人,肯信人,能容人......他那种风谊,颇为那个时代的人所景仰” 。

这样一位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有复杂经历加独特人格魅力、能恩威并施的实力派,镇住杨宇霆这类喝过洋墨水的军界新秀,还不是小菜一碟?

再说,杨宇霆本事再大,也属倚人成事之辈,要没有张作霖的慧眼识才与大力提携,他哪有发挥才干的机会?又能掀起几多风浪?好比三国时登高望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若不是被刘备请出山并委以重用,他一辈子只能在南阳卧龙岗上抱膝长啸,最后老死荒丘。

据记载,杨宇霆被张作霖提拔做奉天督军署总参议后,经常琢磨谄媚、取悦张作霖的法子,极力逢迎老帅,投机钻营,加上他军政素质不俗,能力出众,确实有两把刷子,因而博得张作霖的宠信,视其为左膀右臂,甚至将大帅府的印绶都交给他掌管。杨宇霆发迹后 ,常以诸葛亮自诩,位高权重,骄纵恣雎,盛极一时,除老帅外谁都不放在眼里,很快就成为能左右东三省军政、红得发紫的人物。

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与日本关东军的关系颇为复杂与微妙,对日交涉也是很棘手的难题,张作霖总是让精通日语的杨宇霆去应付。杨宇霆手段圆融,纵横捭阖,软硬兼施,将日本人贪得无厌的要求,设法挡回去或将中方利益损害降至最低,因此,日本人对杨宇霆也很头痛,但也拿他没办法。

但杨宇霆为人一贯跋扈,与张学良的恩师郭松龄矛盾颇深。郭松龄举兵反奉失败后,杨宇霆力主将其诛* 。张学良等“少壮派”由此暗恨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不仅不有所收敛,反而以元老自居,比以前更加目中无人,凡事不请示张学良,常自作主张,独断专行, 视张学良如空气一般......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在张作相等奉系前辈的支持下,将极力反对“东北易帜”的“太上总司令”杨宇霆和其亲信、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长、新晋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逮捕枪决。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张作霖虽然重用杨宇霆,但是很长时间内都没让他碰兵权,杨宇霆更多的只是从事参谋和文职工作,要是还镇不住就怪了。

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早在张作霖还是27师师长时,杨宇霆就是他手下的参谋长。张作霖的部队出身草莽,训练、军纪和战斗力都比较差。经过杨宇霆的整顿,战斗力有所提高。

1918年,在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和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两人争夺北洋政府控制权时,杨宇霆的老同学、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为了拉拢张作霖,于是通过杨宇霆和张作霖拉上关系,以北洋政府在日本购买的27000支步枪为条件,要求他支持段祺瑞。最终徐树铮和杨宇霆两人在在秦皇岛劫持了这批军械,两家人各得一半。依靠这批军械,奉系的军事实力大增,杨宇霆也更受张作霖的倚重了,被任命为关内奉军参谋长,和徐树铮一起指挥驻扎关内的奉军。

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年,杨宇霆在徐树铮的撺掇下冒领给奉军的军款370万元,想自己和徐树铮两人一起招募部队,编练自己的私人力量。此事被张作霖知道以后,杨宇霆被免职,直到1921年才被张作霖重新召回。

杨宇霆这次重新回到张作霖手下以后,担任了总参议一职,兼东三省兵工厂督办,主要负责东三省兵工厂。在杨宇霆的主持下,东三省兵工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正是靠着这个功劳,杨宇霆重新得到了张作霖的信任,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奉系胜利以后,出任了江苏军务督办。

不过杨宇霆在江苏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孙传芳赶了回来。直到1927年末,奉系大将韩麟春因病辞去了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的职务,杨宇霆去接任,才首次单独领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杨宇霆在张作霖手下很长时间是参谋长、总参议一类的职务。虽然这种职务靠近张作霖,平时出谋划策能对张作霖的决策起很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掌握实权,手下没多少部队。

杨宇霆最多也就是利用控制东三省兵工厂的便利,在军队补给上做做手脚,拉拢一下人心,但是毕竟没有直接的军事力量,因此也不可能威胁到张作霖。张作霖也是见惯大风大浪的人,怎么可能连这么一个人都镇不住。


第一点是土匪的那股霸气。看你不顺眼,就可能让你人头落地。

第二点是讲义气,别看你杨宇霆是知识分子,在义气面前你也不能不感动。

第三点是杨若离开了张,可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第四点是杨耍的那点小聪明都瞒不过张,只是张睁一眼闭一眼。一旦过了头,张会翻脸不认人,到那时杨后悔都来不及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