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再婚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可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并不是说两个好人走到一起就一定合适,也不一定脾气秉性有差异就不能走在一起。更多要看匹配度。当然,对老年人来说,再婚还要考虑到子女的态度。虽说子女无权干涉老年人婚姻,但如果子女反对,婚后的日子也是很难过好的。同时,老年人结婚也会涉及到财产归属问题,这些最好需要婚前有约定的。
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日不见问三遍。我觉得,老年人再婚利大于弊。主要原因是可以相互照应,生活、外出有伴、方便,高质量的渡过幸福的晚年。当然,一些以婚姻之名谋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主要看结果,如果再婚后婚姻幸福快乐,一起携手走完这段时间,那就是利大于弊。反之再婚后生活带来一堆烦恼,有悔意,那就是弊大于利了。
其实不管是原配婚姻,还是再婚,生活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看我们怎么去解决和对待,解决的好婚姻就能完美的走下去,生活就会幸福。弊和利其实还是在于两人的维系。
老人再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恕我直言,老人再婚是弊大于利。为什么这么直言不讳的说呢?因为我看到了很多老人再婚的实例,能够善始善终的确实寥寥无几。造成弊大于利的这种结果,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老人再婚,老人再找老伴与当年年轻时找老婆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老人再婚与年轻人相恋结婚有着质的不同,有着质的区别。
作为老人面对再婚,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想法很难一致,目的也不尽相同。从表现形式上看,都是为了有个伴,到老了有个相互照应,身边有人说说话等等。其实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事实上老人再婚的目的,站在男人的角度,到老了害怕孤独,想找个伴可能更加真实一些,而作为女人,到老了再婚的目的更偏重于利益,更偏重于好处。
我有一位自家兄弟,58岁时,老婆因患癌症去世,家里有一儿一女,眼看儿女都大了,相继都成家了,那种孤独的感觉越发明显。所以在老婆去世两年后就寻思着想找老伴,想再婚。很多人也在为他物色对象,而且不止一个两个。终于有那么一天,他相中了其中的一位离了婚的女人,年龄竟然与他去世的老婆同龄。从形象上看与他老婆还有那么几分相似。经过接触,两人竟然是一见钟情,这事眼看就要成了。可是中途有那么一点问题没能协商好。就是女方坚决要求明媒正娶,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走形式,搞婚庆,就是要大操大办。而男方觉得儿女都大了,而且老婆去世还不到三年,怎么能这样搞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那兄弟曾经找过我,问我的看法。我说,我不反对你再婚,但是,儿女都大了,他们都要在社会上混,都要在社会生存,再婚的事还是要让儿女在思想上有所准备,纵然不是太支持起码也不能过于反对。他还把对方要求大操大办的想法告诉我,问我怎么看?我说,你们成为孤独老人的原因不一样,导致对再婚的要求也不一样。你是失去老婆,她是因为与老公离婚。所以对于再婚在形式上的要求肯定会不一样。我认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规模不宜过大,毕竟儿女的脸面还是要顾的。结果呢?女方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然就算了。可是我那位自家兄弟还是放不下她,最后还是随了女方的心愿,来了个大操大办。
再婚不到一年,由于我那位兄弟的儿子挣钱不多,儿媳妇又没有工作,下面还有两个孙女儿,这样的情况下,我那位兄弟时不时的就把退休金用在了照顾儿孙上,老伴发现以后,坚决不愿意,对他说:你的钱应该留着自己用,或者留着我们两个用,绝对不可以再把钱用在儿女身上,儿女大了自然应该学会自立。我那兄弟坦诚的说:我做不到。结果是她们因为经济问题谈不拢,最后导致自己过自己的。至今分开已经两年多了,就这样既没在一起,也没有说离婚。
老人再婚,冲的不是相爱,更不是为了生儿育女,因为人到这个岁数,谈性、谈爱、谈生儿育女都是狗屁胡说。能再婚、能走到一起,那都是各怀心思。再婚后,如果有一位先走,另一个依然会回到子女身边。我们可以这样想,假如一个孤独的男人,如果没有退休金,没有存款,没有房子没有车,想再婚,可能吗?谁愿意跟你再婚?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老人再婚,过得很顺利,也很幸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她们过去曾经有过交往,彼此比较了解,甚至过去曾经有过相爱的历史。全然生疏的老人再婚,想有好的结果真的很难。所以说,老人再婚从概率上来看,终归是弊大于利。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谢谢邀答!
老人再婚,是指年龄的老人,毫不犹豫说,弊大于利,无论从心理生理都是进入衰老的阶段,能满足要求吗?或许有的老人说,可以再婚的,有房有车有钱,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更有后果!
老人再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下句话是,天作之合,随它去吧。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老人再婚,或许有短暂之喜,也许有厌烦之恼,几十年的老伴陪伴,恩情大于爱情,是深深的亲情,老了老了,再婚的人,可能是不相识的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能有多少感情,真是不得而知了,真是不得不说,三思而行,慎重考虑!
老人再婚,利大于弊的,另当别论,少而甚少,那是有缘人终成眷属啊!...
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因情而定。少年夫妻老来伴,老来没伴挺寂寞,冷屋冷床冷被窝,独来独去孤一人。老人再婚有真心,互相照顾有依靠,知冷知热老伴好,相亲相爱心相印,有缘才是一家人,两人相扶度余生。老人再婚不真心,凑合过日不会长。原配夫妻脚挨脚,半路夫妻各顾各。老人再婚要慎重,否则人财两手空。既有利又有弊,过的好就是利大于弊,过不长热乎一阵不长远,后悔莫及就晚了。
这个不好说,这要靠运气。如果再婚,有幸福感,就赚了;如果再婚后悔,甚至让生活质量下降了,那就是弊大于利。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只要去尝试,才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凭听他人说说或分析,是不可能预测弊与利的。
在我看来,“利”是幸福指数,而不是金钱与利益。有人的企图通过再婚,来抬高身价,或政治联姻什么的,结局都不会好的,毕竟人生很荒诞。如果只是为了一种体验,为了一种感觉,那就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再婚。
此问题的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概念,何为“老”?美国的拜登78岁上任总统,他老不老呢?年轻与否是一种心态,有的人未老先衰,暮气沉沉;有的人80岁了,依然心态年轻……
因此,每个“老人”的再婚不可分析,只能说试试看
任何老年人再婚都是利弊并存的。至于说孰大孰小因人而异。我认识一个老翁,他曾经和三任老伴搭伙过日子,平时都相安无事,由于不牵扯财产问题,儿女也不反对。但是过着过着,一个个都分了。
第一个分开的原因是女方每到收麦收秋粮时就回家很长时间,等家里的庄稼收完了累得浑身疼又进城了。老头天天给她按摩,还要给她做饭。没事还好,遇到顶嘴磨牙的时候老头就会发火。吵架的闸门一打开就很难收住,最终不欢而散。
笫二个老伴经常带几岁的外孙女同住。老头儿清净惯了,白天带一天孩子就够麻烦了,晚上还要叫孩子起来撒尿。一夜有两次响动,严重影响老头儿睡眠。老头儿劝说老伴把孩子送女儿家,老伴受不了老头儿嫌弃孩子,一走了之。
第三个老伴是城市人,有退休金,干净又好看,性格又好。搭伙不久老头萌生了和她登记结婚的想法。正当大家都看好这桩婚姻时,两个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老妪只要听说有健康讲座必往之,有时早上五点公园有健康讲座也必须去。一开始,两人同去,听了几次老头儿不去了。那些靠食物药物调理就能根治糖尿病、心脑中风、哮喘的鼓动一听就假!但老妪却乐此不疲。为了证明自己的药神奇,讲师从冰箱里拿出一条死鱼放在盆里,把药放在盆里少顷,鱼会动了!当时老妪就抢购三万元的药。老头不让买,她说自己的工资自己做主。此后,老妪逐渐又买回去多种看似神奇的药。这些药吃了后毫无效果,老头劝她别再信讲座了,她却说没有效果是因为没有吃够指定的疗程。家里的药越来越多,人却分开了。一个人一旦迷上了什么,是很难迷途知返的。后来我想,讲师从冰箱里拿鱼,没人去摸摸凉不凉,也许就没通电。拿出鱼的时间也许就是鱼服务安眠药苏醒的时间。
从以上朋友的经历可以看出,老年找个伴可以,先别急着登记结婚。
人是社会型动物,人的本性就是群居的,所以说老人再婚是利大于弊!这是从人的本性来分析,所以这是指大部分人群。但就小部分因为家庭的,子女的,经济的,社会环境的多方面的因索造成的不利影响,对小部分人来说也是弊大于利的,甚至还造成不好的事件发生。但从总体来看,如果找到可心的老伴,对双方老人在身心健康,安渡晚年,甚至对社会的安定都有极大的贡献!
因人而异 没有利弊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