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进入婚育年龄,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

admin 21 0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极速变化,未来充满太多的可能性太多了,导致很多人的经济达不到幸福指数。

物价,经济,房价飞涨,社会内卷严重,工作竞争力太大。

00后进入婚育年龄,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 生活

普通人现在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去结婚的话就是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大家庭,可能连自己都养不起,还会连累身边重要的人,假如有了娃抚养投入成本太高,从婴儿生下来就一直在不断的花钱买奶粉(成本太高),包括尿不湿,婴儿衣服鞋子,生活费杂七杂八,到上幼儿园,又要供学费读书直到上大学所以一个成年人结了婚压力是特别大的,过早的结婚也没有自由。

光不说年轻人结婚压力大,就连我们大部分人民的工资生活水平来说都是可以压垮一个成年人了,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恐婚晚婚,但凡把普通人民的平均生活工资提高那么年轻人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相信未来很多人也会有动力发展越来越好。

现在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强大,祖国的繁荣让大部分年轻人人跟不上脚步,这还得需要一个阶段的过渡期,可能抵过了经济货物膨胀的阶段那么压力就会减轻负担,实际上是很漫长的过程。幸福指数太低,和现实生活水平跟不上节奏,年轻人也只能选择一心搞钱,压力太大也不再去想着结婚,如果贫富差距太大最后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晚婚晚育,甚至丁克。


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正常,就跟现在的人不生小孩子一样,在古代,传统思想中是多子多福,可是现在人们已经不追求所谓的福了,而是富。言归正传,超30岁结婚,晚婚是因多方面的因素,几十年的累计和诸多社会原因造成的,我就简单说明一下自己的几个主要观点。

某某的愚见不同

  1. 最直接一个原因,经济原因。如同打仗一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过好多年的社会风气的延伸以及现实的碰撞,如今要结婚,考虑的不仅仅是三观问题或者人品等问题了,是否有车?是否有房?是否有好的工作?是否有好的收入?是否有合适的彩礼?其实这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原因。今年2023年30岁-40岁左右的人,基本都是出生在1993-1983年之间,实话说现在40岁没结婚的人都不少。大家也听说过80后惨,我也就不多说了,而这批人要结婚,若是家庭没有殷实的基础和底子,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房价那么高,30岁基本不可能有房的,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能结婚的那部分,其中大半那都是带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贷款压力在结婚,在同生活做斗争。即便在压力下结婚,生子育子都是问题,谁去带小孩,管小孩,小孩子上幼儿园都得摇号,初中还的挑选优质教育资源,大学以后的工作资源等等,都是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经济问题。要是经济条件许可下,我完全可以不顾及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做好一个妈妈或者一个称职的爸爸。

某某的愚见不同

2、人口比例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我在这说一下,你们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表明,我们先说北上广深吧,其实这4个大城市,就占据了1亿人口,暂定每个城市2000万人吧,深圳和广州,15-59岁的人快到80%了,22岁到40岁的人就超过55%,多年轻的城市,但是在人口大省河南省,15-59岁的占比仅仅58%左右。同比,由此可见,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各省的去省会城市,省内发达城市,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口在转化,因此,结婚这个事情,若是没有工作保障和相关的保障,年轻人怎敢轻言结婚?

某某的愚见不同

3、生活节奏的不同和家庭婚姻观念的改变。当下,大家都在为了钱而前进,为了三斗米在不断的卑躬屈膝,任劳任怨。可以说生活的节奏,个方面的节奏和压力太大了,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寻找所谓的爱情和坚持了。物质基础本就是必须的,何况现在这个物质基础的起点越来越高,实现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为了自己过的更轻松,压力小,很多人在心里已经选择随缘吧,再说吧,合适了再谈,不合适就一个人过吧。

某某的愚见不同

再说当下的婚姻观念吧,最近春节刚过完,网上有爆料说某地民政局,结婚登记的只有3对新人,但是离婚排队登记的却有几十对。事实就是不一样了,古代传统思想来说,家族大不孝,无后为大。可是现在的人基本不信这些了,没有这种坚持和所谓的家族责任了。一个人吃饱全家饱,多没好的生活。找合适了,生活还可以凑合,不合适,我又的迁就对方,容忍对方,各种不顺心,到最后还是离婚了事,多没趣。因此在恐婚、丁克的人也越来越多。结婚不是2个人的事,而是2个家族的事,等等思想观念已经和以前截然不同了,有一部分人是没办法接受这样的思想和理念。

总之,晚婚的情况是一个社会问题,十几年累计出现的问题,非一朝一夕或者简单的结婚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环境造成了如今的局面。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需要时间的磨合和环境的适应,否则现在不仅仅是晚婚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人口问题。


感谢头条官方问答邀请!

我记得解放以后的婚姻法:男20岁,女18岁。男女到了复合婚姻法年龄周岁就结婚。

随着社会发展,男女结婚年龄也有了改变。

超30岁结婚的人群占比近半,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

超30岁结婚的人群占比近办半,我没有在婚姻登记处工作过,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比例。

我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很多年。

大多数人都是响应国家政策晚婚晚育的人。

小孩子以前是七周岁上学。现在的小孩子是6周岁上学。

正常人,6周岁上小学6年,初中学生3年,上高中也是3年。上大学4年,研究生3年。一般人都是在30岁以前结婚成家。

社会进步了,加上国家政策晚婚晚育,我们国家出现晚婚晚育很正常。

现在的年轻人30岁结婚不值得大惊小怪。

我们在今日头条看世界,别总是拿社会上的个别现象考验我们的思维。

我是春韵刘姥姥:计划生育是当时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这个事不是我们考虑的事!

2022.10.22.


记得三十多年前提倡晚婚,有时甚至为限制少男少女晚婚引发极端问题。1973年引起国家关注的河南“马镇扶事件”便是典型案例。

为什么今天没有了这些限制反而婚龄被大大推迟呢?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追求有关。过去一般人都只是过日子,到时候结婚生子,没有也不可能有高的追求。但即使是那个时候有追求的人,同样也是坚持推迟婚姻的。

记得我1972年高中毕业后,家里按农村习惯订婚、催婚都被我拒绝。我用当时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先治坡、后治窝”来决定婚龄,即先解决商品粮户口那种令人羡慕的国家工作问题,再考虑恋爱成家的问题;还记得当时有些下乡知识青年,为了招工返城同样更晚……我为了这份追求,直到1977恢复高考首届考上,到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再恋爱成家一样三十岁了……

所以,归结起来当前婚龄被推迟,有社会就业压力大的社会发展原因;也有年轻人对人生追求目标提高的原因。但作为过来人回头看,我认为这种人生节奏,对未来的家庭及其子女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实后来国家放开的大学生可以结婚、生子读书的规定,就是国家巳经意识到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如果毕业带个孩子、甚至造成两口子分居两地等等,哪个单位会接受你呢?此外,还有房子、车子等等现实问题,这些都自然拉长了结婚年龄。


我觉得有以下原因吧:第一,现在的人念书越来越多了,随着大学教育阶段的普及,大部分人都上大学了,部分人进一步考上了研,甚至博士,毕业后后才参加工作。而以前大家读个初中、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这就把工作的年龄段给拉开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都是工作稳定了以后才开始谈婚论嫁的,这样一来结婚晚在说难免。

第二,以前初、高中毕业都是在本地参加工作,虽然收入少,但是工作稳定,小城市房价也低,再加上父母在跟前帮忙,因此结婚压力很小。有了孩子父母也帮着看,感觉不到有多么累。

第三,现在的孩子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一、二线大城市工作,因为这些大城市工作机会多嘛,而这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尤其是住房,好多人都租房子住。想结婚的话,既要买房又要买车的,单靠自己的收入很难实现。从咱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家长都是工薪阶层,甚至是靠种田为生的,想给孩子帮忙也帮不了多少,没有房子这婚怎么结?有几个女孩愿意结婚后住在出租房里边?要实现结婚的目标,就得靠年轻人自己奋斗,这一奋斗年龄就拖下去了。

第四,即使结了婚了,他们也不敢早早地要孩子,那些父母能给他们看孩子的,你起码得给父母提供住的地方吧?何况好多父母自己身体不好,甚至家里还有老人或病人要伺候,走不开。没办法,就得雇保姆,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也就把生育给推延下去了。

第五,就是如今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变了,追求自由生活,遇到合适的各方面条件具备了就结婚,否则就一直等下去,任凭你父母再着急,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作者:山东淄博  张玉国)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和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观念不一样。

以前的年轻人,思想单纯,受父母的影响,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二十一二岁,就奉命成婚。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复杂,不受父母约束,也打破了父母的老观点对婚姻要求高也是由于男多女少,女子大多经济独立,男方也是多数经济条件差,

也是拼事业,也是不想自己压力大,也是奋斗工作还房贷车贷,所结婚晚,生育就晚。以


都三十几岁了,还不结婚,别眼光太高了,挑来挑去,最后,都没人要你了?不想生孩子,你以后会后悔的。是否有大龄剩女还没结婚的,就会被套上是因为眼光高的帽子呢?

要是说不想生娃,就是非常自私的人?超过30岁还没结婚的,一部分是还没有对象的单身贵族,一部分是有对象,可选择做丁克族!

我是一名92年的农村女子,马上要2023年了,我也就马上要32岁了,而我,至今还未婚未育。若亲朋好友问你为何还不结婚,你说你不喜欢结婚的话,那肯定会引起一顿说教或是拼命给你介绍相亲对象;你要是说,你不想将就地去结婚,也会被说,别眼光太高了,结婚都是一样的,什么爱情不爱情的,结婚了,也可以慢慢培养感情什么的!

那么,欢迎围观,超30岁结婚的人群占比近半,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

答案是,当今的社会,婚育越来越晚,是因为现在的社会不同,大家接受的文化教育也得到提升,更有自己的主见等,再者,现在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压力都非常大;男的要结婚,首先得付得起高额的彩礼,其次,还得有房有房车等;而女方结婚,不仅婚后要生娃还得带娃上班等。还有80年代和90年代,重男轻女思想留下的祸根。具体的分析,如下:

其实,并不只是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他们的新婴儿出生率比我们中国还低。越来越晚的共同原因,都是现在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在毛主席那个年代,提倡人多力量大,那会的人们虽然也过得贫困,但是,大家就算吃不饱饭了,都还是拼命地想多生几个孩子。以前的抚养孩子,只要能喂饱拉扯长大,就非常了不起了。而当今抚养孩子,就光一个孩子,都让很多年轻的父母压力山大,不仅只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还有学习上的费用,教育上光学校的还有课外的培顺班费用等等。

以前结婚,彩礼就只要一点点物品交换就可以,没有房子和车子,一样可以结婚;如今结婚,就算你给得起彩礼了,没房没车依旧娶不到老婆。韩国和日本他们的每年的新婴儿出生率比我们中国都低,最早的啃老族,其实在日本那边更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想躺平。

不结婚不生娃,就不用那么辛苦地获利的话,成了新一代部分年轻人的选择!

超30岁的人,基本就是80后和90后的人,那会中国的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看到生女娃就丢弃甚至淹死的都有,如今就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了。

我刚出生的时候,一看是女生,也是被嫌弃的,还被外公抱去送给别人过,后面也不懂啥原因又被抱回去了。像我这样的还算是好的,有些一看到是女婴,就直接被丢弃甚至扔河流里淹死掉。我是90后的,也听过80后的一些同为女生的朋友说,她们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那会,只有生男娃才是有用的,女娃养了也是白养,觉得女娃不能传宗接代,一个家庭没男娃是非常丢脸的事情。有些家庭,为了生男娃,就是拼命生,生了7.8个女生,最后才生男娃出来的,这样的故事,是事实改变的!

总而言之,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是因果关系也是必然形式。现在的年轻人,文化教育水平也比以前的高,有自己的思想,女的不愿意做一个只是生娃和带娃的人,有自己的追求;男的也不想被一个家庭束缚住,不想成为房奴、车奴和孩奴等等、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你们结婚生娃了吗?觉得晚婚晚育就是错误的吗?

感谢围观,期待扩散、评论和关注一下,不愿意将就结婚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谢谢邀请!

早熟越来越严重,但晚婚晚育也越来越严重,这种反差只能这样解释——

1,个人生理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或解决。从谈性色变到到两性无忌,社会环境很宽松。

2,婚育观,幸福观,人生观等价值观已变。

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已受到严重冲击,这一代年轻人不再认可。

4,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太大,他们有些厌倦,未来的期望值,自信力不高。

5,以“我”为中心,个人享乐主义盛行。

6,适龄男女比例失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阻挡了信心及进程。

7,生儿,养儿,育儿成本太高,不愿过早进入,付出。

8,结婚后家庭和睦和谐维护成本较大。

9,西方的性观念影响较大,尤其是“独身主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