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

admin 25 0

我就是农村的50后,我最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这个问题与我息息相关,我用我的经历做个现身说法的回答。

我这个50后有点是赖上的,因为我是59年出生,从懂事那天起,我就进入了60年代了。我是生在城市里,长在农村中,因为我们家是60年从城市下放到农村的,也就是说,在我不满一周岁时,我就在妈妈的怀抱中,从城市人变成农村人了。这实在不能赖我呀,我那时真的是身不由己呀,因为我那时不跟妈妈走不行呀,一个是我离不开妈妈的乳头呀,一个是我还不知哪的事呢,父母也没和我商量,就武断地把我带到农业了。

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 生活

其实在成长的几十年里,与农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没觉得农村有多么不好,入乡随俗吗,反而感到农村也挺自由的,风景好空气新鲜,生活艰苦点吧,那时都是一个样,富的也没强多少,穷的也没觉得太丢人。长大了结婚生子,人家怎么生活,咱也怎么生活,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自己的老婆自己看,该生孩子,到时候瓜熟蒂落,当爸爸了就是人生的分水岭,才知道自己真的成了大人了。

春华秋实下力求财,娶妻生子责任在肩,在披星戴月中,孩子长大了而自己老了,以前孩子靠咱养,现在孩子成了咱的靠山。最大的遗憾就是,咱干了一辈子连个退休金也没有,不过现在国家富了,只盼着那每月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啥时候再涨一涨,说实话,有点太少了。

我与老伴现在在女儿家,给女儿带孩子做饭打扫卫生,儿子今年参加工作,就盼着儿子快找个对象,趁着我们老两口子,身体还感觉有点力气,如果儿媳妇不嫌弃,还能帮他们带带孩子,也算是天伦之乐吧。

女儿挺孝顺的,钱从来不管我们怎么花,就是随便我们花,可当老人的谁不疼孩子啊。孩子这么大方,咱也不能啥都买呀不是?这不女儿给我们买了房子,正在装修呢,看来这是想让我们常驻沙家浜了。可我老家还有一处老房子呢,那是一处还挺新的四今天院宅子,我真舍不得它呀,唉!往后怎么办,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反正老房子我也不打算卖,以后万一不想在城里住了,自己也有个退路。


我表哥生于1955年,小时候是玩伴,曾寄宿在我家读书。

表哥有一儿一女,早已经成家,按照老一辈习俗,他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虽然是年近古稀,身体还好,也没什么病。

前一段时间,我们见到他,问他生活怎么样,他笑呵呵的说:不缺吃喝,帮着儿子种种地,看看家…

从言谈中,我了解到儿子种有十几垧地,大部分活由他干,收入当然由儿子经管,原来的一点积蓄也都给了儿子,手里空空。

说到儿钱,表哥眼睛里流露出无奈,平常也不花什么钱,人情随份子就和儿子要呗…

表哥生活还好,只是失去了财富自由,再老些什么样,不能自理会什么样?表哥说:不想了,想那么多干嘛呀!


一言难尽啊!5060后,经历了风风雨雨,好在晚年赶上了一段好时光,他们大都子孙满堂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都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虽然有不小了差距,但是很可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熬过来,陆陆续续的付黄泉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关于: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的相关问题。

我公公今年63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出生在农村,至今仍在农村生活!

说起公公,标准的庄稼人,小时候没读过几年书,但那时候小学毕业就算“高学历”了,在村上谋个出纳的职位,一干就是20年。

公公回忆当年的事情,最后悔的就是两件事。

一、没多划出几亩地

公公当出纳时期,正赶上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农村分田地时,是按人头平均分的。当时管的不严,用尺量地也不是十分的精确,村长、会计都多划出好几亩地,婆婆也让公公多划出几亩地来,公公胆小,实打实地量自己家的田地。

到后来十几年过去了,公公家的田地又赶上了占地动迁,那可是一大笔动迁款啊!公公总是后悔地说:当年就是胆子太小,要多划出几亩地来,现在是不是多分好些钱!

二、没买养老保险

在农村养老是恒古不变的话题,没有正式工作就得自己买个养老保险。动迁占地后,公公分得一大笔钱,亲戚朋友都劝他拿出几万元买养老保险:“老了也有一个经济保障,也不会给子女增加负担,你没有养老金即使子女不嫌弃,自己也不好意思开口要钱啊?”

但公公犟脾气上来,谁劝也不听:“买那个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老了一个月才领一千多块钱,能做啥?有那钱还不如自己存在银行里放心。我老了之后兜里有钱我怕啥?”

可事实并非如此!婆婆身体不好,一年后婆婆撒手人寰。我就想不通,忠厚老实的公公不出两个月竟然想找后老伴!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脑袋嗡嗡作响,男人怎么一个德行,老实巴交的背后更隐藏着花花肠子!

婆婆一辈子省吃俭用,没享过一天福,眼瞅着要过上衣食无忧的富生活,可她却把机会留给了别人。

公公把那个老女人领到家里才让我们知道,或许他也意识到这样做实在不妥,但又不能不告诉自己的儿子。

我老公孝顺,看见自己的父亲已经做了决定,大吵大闹也无济于事,只能尊重父亲的决定。

我们都告诉公公留个心眼,千万别把钱给那个女人,还叮嘱他婆婆留下的戒指千万别给他。公公嘴上答应着,吞吞吐吐地说:“她要三金,我都给她买完了”。

等过几天我们再去公公家时,又发现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公公竟然和那个女人照了一套结婚照片。

这么大岁数,婆婆在世时都没照过合影,认识了几天的陌生人,他却掏心掏肺地对待人家,真让人理解不透!而且这就去搭伙过日子,整的跟正式结婚一样!

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婆婆的戒指竟然戴在那个女人的手上。诶,那公公有多少钱都得被她骗走啊!

我老公就说他来保管那笔钱,可公公死活不给:“别把人想的那么坏,人家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人,人家是一心一意想和我过日子的。人对我那么好,我给她买点东西怎么了?你们俩是不是就惦记我那点钱,实话告诉你们吧,我谁也不给!”

我老公气得脸红脖子粗,可那是公公的钱,人家想咋支配就咋支配,做子女的管多了,人还不愿意。只能祈祷吧!

没到半年,一天公公打电话让我们去他家。一进门,公公耷拉着脑袋,双手抱着头,佝偻着身子,欲哭无泪的样子说:“钱全没了,咋办呢?”

原来,那个女人的招数还真不少,今天让公公买几件衣服,明天又说他儿子家要修房借点钱,后天又说我要去医院看病,你给拿点钱,总之,这杂七杂八的凑下来,公公的钱所剩无几!

好在当时在银行存下一笔理财,不到期取不出来那种。此时公公才后悔当初不听儿子的话,那也晚了。

我以为经过这件事,公公应该醒悟了,以后不能有再找老伴的想法了,可是我又想错了。

一年后,我老公的大姑跟我们说:“你爸一个人也孤独,他还准备找个老伴,日子都定好了,那边说要2万元,你爸没提前跟你们说是怕你们笑话他!”

人家日子都选好了,还能说什么。还好这次找的老伴人品还可以,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跟公公一直过到现在。

他俩又在农村买了一幢民房,两人在院子里种些蔬菜,玉米等,两人一夏天都吃不了。

在农村最让人担心的是身体健康,一旦生病住院花的都是积攒了一生的积蓄

公公的身体一直很好,农村人整天在地里干农活,相当于间接锻炼身体了。可去年一整年公公住了两次院。

第一次是公公咳嗽,吃很多药也不见好,去医院检查身体,拍片什么的都没问题,但咳嗽仍不见好转。在同村人的建议下去结核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结核。

这一住就是两个月,等全好利索了一算账抛去报销的花两万多。

第二次是突然间迷糊,这次去了脑科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检查就是休息不好,各种营养针,营养药花了将近一万元。

两次住院后,公公的动迁款彻底地一分不剩了。

而且岁数大了,不能外出打工断了收入来源。现在只是每月领到一笔60元的老保费,这是农村每个年过60岁的老人都有的。但仅靠一年几百块钱只是杯水车薪。

我们每月给1000元生活费,加上农村有菜园,还养了鸡和鹅做些补贴。

天气晴朗时还可以去山上采蘑菇,挖蕨菜什么的。

我的公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没走出农村!现在岁数大了,依靠子女的生活费和自己自给自足的天然资源生活得也不错!

最后,祝愿50后、60后的老年人都能快快乐乐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啦!我是青涩新手,欢迎大家关注我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按照农村和城市里相比,大多数人赶不上城市里,城里人一般到了这年龄都有了自己的退休金,而农民还在苦熬。

主要是农民就只能领1oo多块钱的养老补助,没有能力享受社会生活,只能啃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个别老人们的工资卡儿子拿着,也不能随意花,只能是等闲度日,感觉不到幸福生活一说,这是农村人的普遍现象,在说儿子承上启下,顾老管小,心用在自己孩子上,也只能这样子了,坐享其成,等待着天上掉馅饼,只能是落空望想。


我同样也是这个年代出生的,因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起底贫困不言而喻,在农村八六、八七年真正的高中毕生一个大队都没有几个,在家里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供我完成高中学业,高考名落孙山,无力复读,正值中、小学招录民代教师,免试录用,工作至二OO五年,因国家政策被无故辞退,无耐走向黑土地,耕耘在自已仅有四亩责任田上,经济收入可想而知,孩子上学、成家都在负债前行,打工没技术,想学技术但年龄有限,只能到处卖苦力,收益微薄,时至今日,曰复一日,无任何保障,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安排,我也再考虑以后,穷,我不怕。疾病,可怕,可怕的是得个持久战的病,耗不起,无钱能治。最好得个短平快的病,要么快好,要么快死,免得麻烦儿女和老婆,我并非消极对生活无望的人,可这是事实,生活在50,60年代的兄弟姐妹,

祝你们健康一快乐


农村50,60,后的农民因家而异,也有因人而异,也有因身体好坏而异,有的随子女外出过上城市生活,有的一开始就智商高,在家大显身手,种粮,种果,养殖,累积了资产,过着丰衣足食优越生活,有的智商低下什么事都做不好的人只过吃饱穿暖生活,有的人一身都是病只能过吃低保生活,农村的老农民过的是参差不齐的各种生活都存在的。


农村50,60,后的农民因家而异,也有因人而异,也有因身体好坏而异,有的随子女外出过上城市生活,有的一开始就智商高,在家大显身手,种粮,种果,养殖,累积了资产,过着丰衣足食优越生活,有的智商低下什么事都做不好的人只过吃饱穿暖生活,有的人一身都是病只能过吃低保生活,农村的老农民过的是参差不齐的各种生活都存在的。


农村那些50、60也就是我们70后的父母,70后的我们也要奔50岁了。但我们70后大多数成基本上不用父母操心了,因为像他们的子女已安家立业了,尽管有些没有成家立业,但这些不需要5O、60后担心什么了。他们这个时候年纪都大了,该子女们来孝敬他们了,再说70后的人责任感大,也知道感恩,方方面面都在想着老,还有子女。

50、60他们那个年龄的人追求心没有像现在的人那么高,他她们能知足常乐,满足于心。因为那个年代的父母出生在那个年代,很多的事情他她们已经历了,不过他们的经历不是像现在的压力那么大,现在的压力是:房子,车子,学生,医疗,教育等这些。现在的50、60后子女成家,孙子孙女都有,有些人福气好的,一天娱乐自己,三五一群打打麻将和小牌,偶尔为了三两块钱从牌友争的面红脖粗,经济上也不用他她们操心了,一切都是70后在处处为他她们想。


我是农村五零后,我们这一代可誉为阅历丰富,不枉此生;也可以说生不逢时,冤枉一生。

农村五零后与新中国同龄,亲身经历了祖国艰难前行,曲折多难从弱到强的过程,参与了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这些多是千百年遇一回的社会变革,这些丰富的经历是精神财富,阅历丰富者,不枉此生。

农村五零后少年遭六零年吃野菜树叶,青中年当人民公社社员,在生产队“为革命种田”,老了还离不开锄头。一辈子脸朝黄土背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地里刨食。一生艰辛度日艰苦朴素,物质生活匮乏,个人享受缺少,生不逢时冤枉一生。

农村五零后经历的人生轨迹,决定了大多数人老了没有经济积储,没有养老保障,靠子女养老。子女是否孝顺,子女的生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

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得怎样?有跟子女进城养老的,有在带孙子孙女的,有在地里干农活的,有在工地打零工获利的,有人欢乐有人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