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学龄阶段,该上学就上学。上学就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是了。
妈妈有妈妈的工作和事业,工作之外只需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就行了,当然,还有晚上辅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孩子的教育,从小就应重点培养独立性,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父母陪读,只会让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丧失独立性。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事。
有人会说,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小,啥都不懂,根本不能独立。说这话的家长,应该是太宠孩子了,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没有放心地让孩子独立做过事。完全的大包大揽,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及时“断奶”。心理没有“断奶”的孩子,学习成绩再好,长大了也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父母不可能永远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心理坚强,具备能独立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的学习成绩优秀好一百倍。
所以,我不主张陪读,妈妈放弃工作为孩子陪读,更不值得。当然,对于个别身体有问题的孩子另当别论。
妈妈要不要放弃工作全职陪读一二年级的低龄娃?这个问题,当然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喽。那一定要看很多因素,但最关键的肯定是父母的态度和想法喽!
这里,我只对一个问题提出我的想法。不管你一一做妈妈的,你自己的老公和家庭情况如何?比如说,第一种特殊情况,老公很有钱,家里很富裕,请几个管家、保姆、私家教师等没有问题,但作为孩子的妈妈,觉得母子之情、培养之路,必须以自己的亲力教养为主,那辞掉工作当全职太太,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从你的描述中,这不是你现在的实际情况。
其二,就是夫妻双方的一方父母出面,来帮你们带孩子。但这里面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首先就两对父母中谁能来、谁愿来等问题,另外还会他们牵涉胎教、哺育的意识、能力、耐心和方法等问题,现在的年轻夫妻与父母间的观念、理念和做法等,都有较大差别。但你好像也不属于此类。
第三种,就是妈妈辞职放弃工作,专职抚育和教育孩子。其实这才是我说的重点,妈妈一旦下定了决心,考虑后选择或只能选择如此,那牺牲是非常大的。首先,一旦年轻时放弃了工作,而成为了全职妈妈,就相当于脱离了事业和工作的正常路径。其次,一旦脱离了正常的人生路径,几年→十几年伴随孩子的教育、长大,女性走到中年,儿女一旦18岁要去上大学,你自己又何以再自立,何能再走入你已不认识的工作和社会……?
再次,就是与老公的关系处理,你为儿女教育成长付出了一切,但如果与老公的感情处理不好,结果一定堪忧。他在工作、奋斗→获利,你在养育教育孩子,看似都在努力创造,但还是有各自的世界和任务还是很难交叉的。一旦缺少沟通和感情交流,那是很难保证夫妻俩能心意相通,情投意合,荣辱与共的,这个必须考虑好并相互交流警醒。否则,女性、妈妈操劳辛苦十几年,牺牲就太大了。相濡以沫,说起来轻松,其实很难,因为那是同心同德的相互一生、一生相互。
从这一点上来讲,母亲真正伟大,但你的造化可能就是你精心哺育和的教育的一个、两个孩子,而另一方却可以有很多积累和不同选择、变化!
选择→抉择,是你的,只该由你做妈妈的内心自己去抉择,因为,生活是你的。我只是提醒和点拨,不管怎么样不要失去自我,不是脾气和对老公的“管束”,而是时时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还有什么,还能有什么,还能创造什么……
全职妈妈,不是谁都愿意,也不是谁都能做好,那真是一种修练,更是造化!
第一看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一方打工获利能不能满足家庭开支。第二看小孩智力、能力的发展,还有就学条件,需不需要家长全职陪护。如果经济不是问题,孩子能力不是问题,就学条件不是问题,你自己就可以决定了。
不用。
我认为没有必要放弃工作去全职陪读,首先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如果孩子自律性高不要你监督也能成才,如果孩子是一个爱玩不知道学习的你天天守着嘴里含着也无既于是。孩子从小要让他养成爱学习有自律性的好习惯才行。
小故事
小明的妈妈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她一直在一家大公司担任高管职位。然而,当小明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开始感到很孤独,因为妈妈总是在公司工作,没有时间陪他。
小明的父亲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看望他。小明经常在放学后一个人回家,有时还要自己做饭。这让小明感到非常无助和孤独。他开始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了。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决定放弃自己的高管职位,全职陪读小明。她意识到小明更需要她的陪伴和照顾,比起自己的事业,小明的成长更重要。
妈妈和小明一起玩耍、学习、探索,他们的关系逐渐变得更加亲密和融洽。小明也变得更加快乐和开朗了,他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尽管妈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她从小明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她看到小明变得更加独立自信,也更加感恩和珍惜自己的母亲。虽然妈妈可能错过了一些职业发展的机会,但她觉得这是她做的最好的决定,因为她为自己和小明创造了更多的美好时光。
谁都要成长包括成人!
是否需要全职陪读,我认为主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果孩子行为习惯正常,在学校能遵守纪律,能好好上课,没必要辞职在带娃。但是如果孩子情况特殊,比如我们学校就有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行为比较异常,无法安静在教室上课,无法正常和老师同学沟通,医院也给出了诊断。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来进行行为干预。那个孩子家长后来就是陪读的一段时间,积极干预治疗,虽然还是会有突发情况,但已经能正常上课和老师同学交流了。
另外,妈妈如果全职带娃,生活重心全在娃身上,时间久了,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
这个问太老套了,小学生完全没必要陪读,除非有钱人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了,这也就是在中国,你们看看外国有几个家长陪读的?
学校的管理得有多差劲才需要陪读啊?!——据说有的地方病人都不需要家属陪护,医院里本来就有所谓的“护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