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下几百万年的雨这个不可信,为什么呢?我们来计算下,全世界每天平均下十毫米的雨水,一个月平均差不多0,3米,一年平均3米,十年30米,百年300米,千年3000米,万年3万米,十万年30万米,百万年300万米,300万米的降雨量是什么概念,我们只算连续降了一百万年,就平均是三百公里的降雨量,以达到了大气层上了。
第一,大气层没有那么多的水形成雨水,第二,地球一以没有陆地了,全被水覆盖了,一切陆地生物皆灭绝了。第三,这么多的水蒸发后形成的大气层太厚了,地球的生命也就难诞生了。
如果地球能全球形成几百万年的大雨,只有太阳系进入了银河系的冰层轨道,才会吸收这么多的雨水,在经历银河系的热带轨道,这么多的雨水才蒸发很多,后在形成大气层,根据太阳系沿着银河系的运行轨道周期,大概运行一周的寸间是2,5亿年左右,那么从大降雨到地球的水蒸发这个过程中的二个季节,至少都需要一亿多年。
在形成了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层后,在后面的一亿多适才是适合原始生命诞生的季节。
下那么长时间的雨必须有数据支持,那就寻找下雨的证据,今天上山观察一下山顶正好有一处施工剖面,从岩体上方可以观察到古代雨水所留下的洪流层,观察发现洪流层有3米多高,最高处有6米多,通过观察发现洪流层是两个时期叠加而形成的洪流层高度。
这就证明了远古的地球有过两次巨大的气象灾害,第一次大雨和第二次大雨的洪流层沉淀厚度相当,有图片可以提供参考。
雨水年年都有,但连续下几百万年的雨没有证据支持,现在能有的证据就是洪流层,能证明地球的确有过超大洪水。
是的,距今2.33亿年前的远古地球下了200万年的雨,这是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这场雨也间接导致了史前生物的灭绝,地球重启之后,才有了后面的新生物,才演变出人类。
距今约2.33亿年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各种元素之间的比列不稳定,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反应,导致的结果是一直下雨。
那时候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还是有其他生命出现,一些生存在海里的远古生物能适应当时的环境。直到长达200万年的雨季结束,地球上开始出现阳光,生命的种类也多起来。
生物开始从海底迁移到海边,有了两栖动物。渐渐的把地球生物分成两大类,一类生存在水里,一类生活在陆地上。即使那时候的氧气浓度还很低,但是那些生物已经进化出吸取氧气的器官,能在陆地上生活。
当时的恐龙由于个体较大,繁衍能力强,很快占据了整个地球。要不是后面大面积火山爆发和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是不会灭绝的。
那时候的地球90%以上都是海洋,还没有挤压出大陆,随着行星撞击,火山爆发等原因,地球上的陆地越来越多。又因为内部运动产生多个板块,渐渐的出现多个大陆。
随着板块的分开,海洋也被分成几大板块,恐龙也因此被分到各个板块上生存,慢慢的随着板块移动,进化成大小不同,外观不同,习性不同的恐龙。而另一部分两栖动物也随着时间在进化。
之后又进化出很多史前昆虫,树木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产生氧气的量变大,稳定的地球才逐渐形成。
可惜好景不长,恐龙才刚成为陆地的霸主,就遭遇大量火山爆发,这次大量的火山爆发直接让恐龙数量减少一大半。大量的烟气让树木死亡,间接的也让恐龙没有食物,恐龙数量越来越少。
好在还有一部分恐龙和其他生物熬过了这段日子,火山爆发越来越少,地震越来越少,地球已经变得稳定,更多的植物出现,恐龙有希望再次成为地球霸主。
这时候的恐龙经过几万年演变,智商也变高了许多,懂得生存之道。尤其是肉食恐龙,在陆地上几乎没有对手。如果当时的恐龙进化出高智商,像猿人一般的智商,或许现在地球上都没有人类的出现。
可惜恐龙还没有进化出高智商就遭遇了行星撞地球,这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直接摧毁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撞击产生的烟气和尘埃笼罩了地球多年,所有动物植物全部窒息而死,海水淹没了陆地。
等这次大灾难沉淀下来,地球又一次开始恢复,尘埃落定,慢慢的变成泥土,在阳光和水的作用下,再次产生有机物,出现低等生物。
幸运的是,这一次的生命进化没有再遭遇大型行星撞击,经过几万年演变,地球上又生机勃勃了。最后出现生物多样性,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然后地球的臭氧层,对地球生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一开始生物进化得很慢,但是到了猿人时期,一部分猿人的智商突飞猛进,很快演变成人类。然后他们不断迁移,分离,寻找适合自己族群生存的地方。以至于每个大板块上都有人类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就出现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不同人类。
如今的人类智商还不够高,还不能自由出入宇宙任意星系。科学家把宇宙文明分为7个等级,人类文明只达到第2级,属于初步文明,等到人类达到第3级的文明时,就可以穿梭银河系各个星球了。
宇宙那么大,肯定有比人类更高的文明,目前发现的开普勒2B星球就是比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那里冬天没那么冷,夏天没那么热,和地球差不多的氧气含量,稳定规律的气候,海洋和陆地的比例适宜,它比地球稍微大一点,有多个卫星保护着,比地球安全。
不管怎么说,地球经历过几次的死而复生,才创造出今天的一切,而我们作为唯一的高等生物,应该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目前的地球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时期,还有2亿年时间。在未来的2亿年里,也许会出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许会有超大地震,大量火山爆发,长达几百年的大风大雨雷暴。
随着人类进化越来越聪明,已经创造出能毁掉小行星的炸弹,并且能发射到太空提前炸掉小行星,防止撞击地球。对于自然灾害也有更好的防护措施,不会像恐龙一样大量死于灾难。
就算2亿年后地球真的不适合人类生存,相信那时候的人类已经进入第4级第5级文明,移居别的星球,穿梭宇宙之中。
说那么多都太科幻了,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地球,给子孙后代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确实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很多人甚至认为恐龙的进化就是这场持续几百万年的雨造就的。
简单查了下,连自然网站上也有类似的标题,以及讲述一个恐龙的崛起故事。
能将持续性降雨和恐龙进化联系在一起的,地球历史上只有一个时段,这个时段被称为“卡尼期洪积事件”,大约发生在2.34-2.32 亿年前。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地质学家拉菲尔在考察岩石层的时候发现,在2亿多年前三叠纪时期的岩石层中有一些明显的异常特征。
经过分析,拉菲尔确定在三叠纪的某个阶段该地区突然从干旱的气候转入潮湿,而且潮湿持续的时间不算长(地质时间尺度而言)。
德国三叠纪砂石,图源:ArtMechanic
当时,拉菲尔只是一个年轻的学者,所以没什么发言权,这样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在不同地区的三叠纪岩石层中都发现了这一特征——地球突然转入潮湿阶段,于是这个阶段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卡尼期。
虽然从岩石特征上看,卡尼期可能确实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非常潮湿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是不是一个持续降雨的阶段,我们只要稍微理性思考下,都不会觉得它是可能的。
众所周知,下雨是因为地球表面的水分因太阳辐射而蒸发,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蒸发的水分在空中以云的形式存在,直到云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下雨。
然而,水分的蒸发会带走温度,从而降低水分的蒸发能力,所以地球要持续降雨仅靠太阳辐射的加热是不可能完成的,换句话说卡尼期不可能是一个持续降雨的状态。
事实上,卡尼期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比较潮湿的时段而已,说它持续降雨的都是标题党为了博眼球罢了,不必当真。
不过,卡尼期确实是地球上比较有意思的阶段,那么为什么地球在这个时候就变得异常潮湿呢?
卡尼期为什么变得潮湿?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一定要明白“卡尼期洪积事件”到底是不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这个阶段是地球上到处都非常潮湿吗?。
其实,答案很可能并不是的,该事件很可能只是发生在地球的少部分地区而已。
判断该事件是否是全球性特征,只要看世界各地三叠纪岩石层中是否有这样的特征就好了,当然很明显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这一事实。
至于在卡尼期,地球上的某些区域为什么会突然进入潮湿阶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设,都是关于地壳运动改变了地球原有的平衡。
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地球上现有的几个大陆板块在过去是结合在一起的,被称为盘古大陆。
盘古大陆,图源:Fama Clamosa
盘古大陆大约形成于3.35亿年前,而大约在2.25亿年前逐渐分裂,它的四周被海洋完全包围,但是由于陆地巨大无比,导致内陆地区无法接收到足够的海洋水分,所以当时陆地的大部分地区都异常干旱。
虽然盘古大陆在卡尼期(在2.34-2.32 亿年前)还没有分裂,但是地质活动已经在那个时期变得异常活跃。
第一种假设是,科学家推测当时有许多大型火山喷发,导致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地球变热了,水分的蒸发自然就变多了,降雨自然也就多了。
这个观点有两个证据支持,一个就是那个时期的二氧化碳水平确实比较高,第二个就是朗格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间和卡尼期也相近。
大火成岩省指的就是大型火山岩,往往超过10公里以上,它是由超强的火山活动制造的,只要出现这种火山岩,那么地球在这个时期就会出现剧烈的气候变化。
但是,关于火山喷发的年代鉴定误差往往都非常大,所以说到底是不是火山喷发导致之后的“卡尼期洪积事件”只能存疑。
第二种假设则是认为地壳运动导致的造山运动,由于地面隆起,来自海洋的季风被山坡拦截,于是形成降雨,某些地区因此变得异常潮湿。
由于山脉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出现,所以“卡尼期洪积事件”其实只影响少部分地区,其中包括现在的地中海西面地区。
不管“卡尼期洪积事件”是不是全球性事件,无论如何这个阶段的地球发生了剧烈的气候变化,最终导致一些物种永远的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而另外的一些物种则从气候变化中受益,并因此崛起,明显恐龙很可能就是这场剧变的受益者,因为它们在此之后短短的400万年时间内就迅速占据陆地的生态位,体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过,在卡尼期之后不久,地球进入了一场更大的灭绝事件——三叠纪大灭绝或者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所以卡尼期很可能是地球在剧烈变化前的一个前奏。
早期地球,图源:SwRI/Simone Marchi
地球真正可能持续性降雨的阶段
我们前面说过地球降雨是因为水分的蒸发,但是水分蒸发不一定是通过太阳辐射。
在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它其实是非常热的,因为地球早期是在不停地吸积和碰撞中逐渐长大的,而这两个过程都会释放能量。
当这两个过程基本结束后,地球便开始逐渐降温,当它的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原先蒸发的水分开始凝结成水滴和冰晶,直到可以形成降雨为止。
由于地球依然很热,早期的雨水还没有落向地面就被蒸发并重新回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和我们现在的强对流天气很像,所以当时的地球肯定也是在电闪雷鸣中。
同样的,水分的蒸发加速了地球的冷却,但是这个过程持续时间依然比我们想象得要长很多。
地球继续冷却,直到水分可以在地球表面存在,雨水便在地表积累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海洋便出现了。
地球海洋出现的时候,它可能还是处在“烧开水”的状态,水分蒸发的速度依然很快,这个时候地球依然会持续性降雨,直到地球表面彻底冷却下来。
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很长,可能有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
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地球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持续性降雨的过程中出现的,因为强对流制造的闪电,其释放的能量可能促进了有机物形成生命。
最后
如果地球上的各个角落,真的有一段时间是在持续降雨的话,那么肯定就是海洋形成过程的这个阶段,而“卡尼期洪积事件”只是一个比较潮湿的阶段,甚至可能不是全球性的事件。
是的,2.33亿年前的古代地球下了200万年的雨,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结论。雨也间接导致了史前生物的灭绝。地球重启后,新生物和人类进化。
大约2.33亿年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非常高,各种元素之间的比例不稳定。它们一直在反应,导致下雨。
当时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还有其他生命。一些生活在海里的古代生物可以适应当时的环境。直到200万年雨季结束,阳光开始出现在地球上,生命种类繁多。
有了两栖动物,生物开始从海底迁移到海边。地球生物逐渐分为两类,一类生活在水中,另一类生活在陆地上。即使当时氧气浓度仍然很低,那些生物已经进化出吸收氧气的器官,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当时,恐龙很快占据了整个地球,因为它个体大,繁殖能力强。恐龙不会灭绝,如果后面的大火山爆发和小行星撞击地球。
当时90%以上的地球都是海洋,还没有挤出大陆。由于行星撞击、火山爆发等原因,地球上的陆地越来越多。由于内部运动产生了许多板块,许多大陆逐渐出现。
随着板块的分离,海洋也被分为几个板块,恐龙也被分为每个板块生存,慢慢地随着板块的移动,进化成不同大小、不同外观、不同习惯的恐龙。另一部分两栖动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
随后,许多史前昆虫进化出来,树木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氧量越来越大,稳定的地球逐渐形成。
不幸的是,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恐龙刚刚成为陆地的霸主,遭遇了大量的火山爆发。大量的火山爆发直接减少了恐龙的一半以上。大量的烟雾使树木死亡,间接地使恐龙没有食物,恐龙的数量越来越少。
幸运的是,一些恐龙和其他生物度过了这几天,火山爆发越来越少,地震越来越少,地球变得稳定,植物越来越多,恐龙有望再次成为地球霸主。
这时,经过几万年的演变,恐龙的智商变高了很多,知道如何生存。尤其是肉食恐龙,陆地上几乎没有对手。如果当时恐龙进化出高智商,像猿人一样的智商,也许现在地球上没有人了。
不幸的是,在恐龙进化出高智商之前,它遇到了行星撞击地球,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直接摧毁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多年来,地球上一直笼罩着烟雾和灰尘,所有的动植物都窒息而死,海水淹没了陆地。
当灾难沉淀下来时,地球又开始恢复,尘埃落定,慢慢变成土壤,在阳光和水的作用下,再次产生有机物,低生物。
幸运的是,这一次,生命进化没有再遭受大型行星的冲击。经过数万年的演变,地球再次充满活力。最后,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真菌和细菌出现了。然后地球的臭氧层在保护地球生物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起初,生物进化缓慢,但在猿人时期,一些猿人的智商突飞猛进,很快演变成人类。然后他们继续迁移、分离和寻找适合自己民族生存的地方。因此,人类出现在每个大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人类,如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如今,人类的智商还不够高,无法自由进出宇宙中的任何星系。科学家们将宇宙文明分为七个层次。人类文明只达到二级,属于初步文明。当人类达到三级文明时,他们可以穿梭于银河系的每个星球。
宇宙如此之大,一定有比人类更高的文明。目前发现的开普勒2B星球是一个比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冬天不那么冷,夏天也不那么热。氧气含量与地球相似,气候稳定规律,海陆比例适宜。它比地球大一点,有多颗卫星保护,比地球安全。
无论如何,地球在创造今天的一切之前经历了几次死亡和复活,作为唯一的高等生物,我们应该承担保护地球的责任。
目前,地球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时期,还有2亿年。在接下来的2亿年里,可能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会大量火山爆发,几百年的风暴和雷暴。
随着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它创造了可以摧毁小行星的炸弹,并发射到太空,提前炸毁小行星,以防止撞击地球。对自然灾害也有更好的保护措施,不会像恐龙那样死于灾难。
即使2亿年后地球真的不适合人类生存,我相信当时的人类已经进入了第四级和第五级文明,移居其他星球,穿梭宇宙。
说这么多太科幻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地球,给子孙后代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个就是所谓的“地球潮湿期”。
根据相关报道可知,有两名地质学家针对地质结构的研究,推断出在大约2.3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漫长的“潮湿期”,这个时期的地球处于一种类似持续降雨的状态,时间可能长达100万年以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可能是源自于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出,形成了较强的温室效应,相应的地球表面的湿度越来越大,降雨的节奏也就知持续不断。
人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周期会如此之长,但实际上100万年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非常漫长的,但这与地球46亿年的“岁数”相比,占比只有0.02%左右,其实只能算是惊鸿一瞥罢了。
这场大雨,是有着一定划时代意义的,也改变了地球生物的发展走向。
一场大雨过后,恐龙一脉正式崛起,并一路主宰了地球1.65亿年之久。其实恐龙的诞生就大概在2.3亿年以前,由于那场大雨持续了百万年以上,地球上原本的生物很多都无法适应相应的环境,物种大灭绝也就悄然而至。
正所谓此消彼长,有适应能力弱的物种出现灭绝,就会有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挺过难关,并不断地发生进化,恐龙一脉也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步强大起来。
我们都知道恐龙大概是在6500万年之前灭绝的,也就是说在诞生与灭绝之间,恐龙曾统治了地球1.65亿年以上。要不是当年那颗直径高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恐龙的统治时间可能会更长,甚至恐龙都可能一直存活到现代,而对应的人类能否崛起都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一切都没有如果,目前地球的统治者也已经更迭为我们人类。但是未来的世界里,是否会再次发生类似的大规模环境变化我们不得而知,人类能否挺过相应的浩劫,我们也无法预判。一切唯有时间能够验证。
人类的历史其实只有200万年左右,真正的文明也才数千年之久,这与地球所经历的漫长时间来比,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而我们的地球在整个宇宙中更是极为的渺小,宇宙中还有着数不胜数的神奇之事,只是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还无法获知罢了。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确实,地球曾下过这样一次强降雨,就是我们熟知的“卡尼期洪积事件”,这次事件是指2.33亿年前发生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而在这次事件被发现之后,不少的科学研究指出,未来我们地球还可能上演同样的情况,所以是比较令人担心的,而这次“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之后,除了导致一些物种灭绝外,也将恐龙送上地球之王的“宝座”。
这算是生物大灭绝之后的一个“新生物时代”的更换,而卡尼期是晚三叠世三个时期的第一个时期,距今237~227Ma(百万年),起始时间为2.37亿年前,结束时间为2.27亿年前。这个“卡尼期洪积事件”的论文也在《科学进展》杂志登刊过,是有中国和英国科学家共同发现的结论。
出现这一场几百万年雨的前兆是什么?
根据科学研究人员的分析来看,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加拿大西部兰格利亚发生的大规模火山喷发引起的,因为在火山喷发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同时导致了全球气温快速升高。而在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也是达到了一个巅峰,也就是卡尼期是火山喷发引发地球气候的巨变,所以这是形成百万降雨的前兆。
同时本身从对三叠纪时期的地质岩浆编码来看,在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之前,整个大陆还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在发生之后,宽广的盘古大陆使水汽很难从大陆的外边飘到里边。
盘古大陆本身也较为平坦,没有高山拦截水汽制造雨水。这样在温室气体引发的影响之下,也出现了“持续性”大陆被水浸泡的模式,那这个时候的物种在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的时候,连同了大陆板块的分离,就形成了动植物的灭绝出现。
所以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使得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及96%的海洋生物灭绝,这看上去不是100%的模式,但是这场降雨的到来,给生物灭绝奠定了基础,所以综合性情况来说,出现这一场几百万年雨的前兆其实可以归结于火山喷发,然后就是二氧化碳引发的连锁效应。
新生物大灭绝事件演变
在这次的百万年降雨出现之后,如今科学家们通过放碳稳定同位素法的测量结果显示,这次的地球百万年降雨时期——大都出现在2.32-2.34亿年间,而且持续了至少100万年。当然有人说这次事件可能持续了200万年,但是这个数据都是推测性的理论性数据。
包括对“卡尼期洪积事件”的研究,也是通过地质演变来分析出现的。根据地质学家迈克·西姆斯和阿拉斯泰尔·鲁弗尔表示,地球的潮湿时期持续了大约一百万年,所以这里存在争议性。
但是可以说明的是,从现有的证据来看,确实地球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而气候变化给海洋和陆地生物的多样性带来沉重打击,这也是可以看到的。但灭绝事件发生后不久,新物种在地球上蜂拥而至,形成了更现代的生态系统。
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生态系统。而这个时候形成的新生物西东,可能也只能依靠幸存下来的草食性爬行动物提供了口粮,因为在这次事件之后,又突然出现的干旱条件,这才为恐龙在地球上称霸提供了机会,这算是生物的一个更替。
未来地球或再次上演
从上面的科学分析我们也看到了,这次的事件发生可能就是因为一次地球碳排放多了,引发了几百万年的暴雨出现,这次强降雨导致了生物大灭绝的出现,而如今不少的科学家或者专家。
又在呼吁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出现,而生态环境就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当然这里面还主要包含了人类的活动,如果从根源来讲,火山喷发排放的二氧化碳与我们如今排放的而二氧化碳的效应是同等了。
如今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已经导致了地球升温,科学家们发现,当时全球气温上升了4-7摄氏度。高温使得更多的地表水蒸发,还让大气水循环加速,雨水天气变得更加频繁。
而如今我们让地球已经相比工业化之前上升了1度左右了,虽然还比不上卡尼期洪积事件带来的影响大,但是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停止了,所以在极端性的条件下,未来真的可能会上演同等效应的事件。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已经产生了极端性的降雨问题,这已经在逐步对部分的生物产生大灭绝了,所以未来持续性的排放,终究在人类不进行气候变化的控制之下,产生同样的效应,那就是疯狂的暴雨会再次上演,这综合性的说明了,人类应该好好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样我们地球才可能避免同样的情况出现,但是从趋势来说,如今人类正在让它再次上演,出现。
地球的历史都被掩埋在“泥土”里,我们可以通过发现古生物的化石,复原它们的样子,可以根据地质层的构造确认曾经地球上的大环境,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地球的演化史上就曾出现过一场大暴雨,总过持续了200万年之久,堪称历史之最。
在2.34亿-2.32亿年前的某一天一场暴雨开始了,共持续了将近200万年,改变了地质地貌,这场大雨让曾经统治地球的动植物出现了衰败,而新生的物种适应新环境也得以快速的崛起,其中恐龙就是代表物种之一。
大家都知道恐龙统治了地球1.6亿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灭绝,哺乳动物抓住这个机会在大约1000万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快速地占据了主要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进驻了曾经恐龙所在的生态位。
此前《科学进展》杂志上中国地质大学的科学团队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确认了那场大暴雨,持续了200万年之久,被称为“卡尼期洪积事件”。
三叠纪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而在晚三叠世就有这样一个时期温暖潮湿,下了一场暴雨持续200万年,彻底地改变了地质地貌以及生物的特征。
三叠纪持续了大约5000万年的时间,它开始于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之后,结束于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灭绝,有超过98%的海洋生物以及超过96%的陆地生物相继消失灭绝,例如比较着名的三叶虫和二齿兽等。
在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之后处于主要生态位的物种灭绝了,而那些夹缝中求生存的顽强物种迎来了发展时期。这个时候正好是地球上的各大板块集聚的时候,形成一块统一的大陆被称为盘古大陆或者泛大陆。
看似土地辽阔,各物种可以开疆扩土大好前程了,但实际上地球却迎来了极端气候。地球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陆,面积非常大,水汽循环无法达到盘古大陆的中心位置,这也导致盘古大陆的干旱炎热,越是这样的气候周边聚集的水汽就越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陆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辛梅利亚大陆开始和盘古大陆逐渐的分离,海水进入大陆的内部,超级季风气候携带大量的水汽冲进盘古大陆,一场持续200万年之久的大雨开始了。盘古大陆的红色泥土被冲进周围的海洋,科学家已经在深海地质层中发现那“湿漉漉的年代”。
科学家不清楚这200万年的暴雨让恐龙和其他物种发生了什么,但从生物化石发现了解到暴雨之前恐龙只占据脊柱动物化石中的5%左右,但是在大雨之后,恐龙化石就达到了90%。可以说借助这持续200万年的大暴雨,把恐龙送上了地球之王的宝座,此后又发展繁衍了将近1.6亿年的时间,彻底的占据了地球上的空间和资源。
对于卡尼期洪积事件,科学家猜测跟火山的爆发也有一定关联,板块的移动给地球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地震和火山爆发,尤其是辛梅利亚板块的移动,让大量的火山爆发,尤其是兰格利亚火山的爆发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使全球平均气温显着升高,海水大量蒸发再加上超级季风的输送,大量水汽就进入了盘古大陆,一场暴雨开始了。
卡尼期洪积事件也让很多物种消失灭绝,当然也有物种趁机崛起,恐龙就是其中之一,三叠纪初它们只生活在盘古大陆南边的边缘,但是在那场暴雨过后,恐龙快速的崛起了。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