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方人的你,什么是在南方接受不了的?

admin 25 0

我差不多是个北方人,姐姐嫁到了南方,有个暑假去了南方待了40多天,让我也感受到了南北差异!

第一:饮食差异,都知道北方吃饭多以面食为主且北方的碗都比较大,到来南方发现人家的碗可小,但人家南方人吃一点就饱了,我感觉自己一碗都不够吃。南方普遍饮食比北方要清淡许多。

作为北方人的你,什么是在南方接受不了的? 生活

第二:气候差异,我去的时候刚好是夏天,天气比较热,但那边是经常下雨,下的可大,但不一会儿又停了,有点潮湿。

第三:语言差异,在手机店工作,有几个人都是南方人。潮汕啊,广西之类的。说的老家话真的一点都听不懂,不像我们北方虽然也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但差不多能听懂,南方的方言是一点都听不懂。

第四:思想差异,南方的人更注重做生意,我记的她们知道我在上大学,问我要花多少钱,我说大概20万左右吧,他们就不理解,说上那么多学干嘛!这些钱你以后工作都要好几年才能赚回来,不如自己出来闯一闯。北方可能就想让孩子考大学,之后再出来工作!


作为一个在南方生活十多年,又娶了个南方媳妇的北方人,我想我对此还是有些体会的。下面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网上找的图,让我想起了小时候)

对我而言,最不习惯的是冬天。没错,冬天。

按说南方的冬天气温比北方高,应该更好过才是,可是我最怕的就是过冬天。

北方的冷,冷的纯粹,冷的干脆,多穿几件衣服就不怕,像北方人那种直爽的性格。而南方的冷,是夹杂着潮湿的阴凉,那种冷能让你的骨头深处都直打哆嗦,躲都无处躲藏都无处藏。唯一的办法是躲进空调房。

不过也有好处,南方的冬天短,在北方已经开始霜冻时,南方还是秋高气爽的出游季。在北方还是冰天雪地时,南方已经春暖花开。

也有不冷的南方,广州海南,我没在那里生活过。


另外一个不习惯的南北差异,是南方方言种类太多差别太大,经常被搞得云里雾里。

北方广阔的面积上,生活着的人们也有很大差异,也有很多地方方言。但是,北方话整体上是接近的,只是发音上的差别。

南方方言往往同一个乡镇都会有差别,而且南方方言的区别很大,有时你会觉得跟你说的普通话完全就是不同的两个语种。上大学时,宿舍有个南通如皋的同学,他用方言打电话回家,我们其他人基本是一句都听不懂,感觉就是在听外语。跟媳妇结婚多年来,至今到丈母娘家我还不能完全听得懂她们说的方言。


在吃的方面,可能时间长了,南方菜的口味我基本能接受。就是长时间吃米饭受不了,隔段时间就要买馒头、烙饼来吃。好在媳妇也能吃一些面食,所以我们家虽然是南北融合,但在日常吃饭方面还是很和谐的。

就说这么多吧,随着文化融合,其实南北方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中国之大,什么时候最能感受出来呢?

第一个是坐火车在新疆驰骋的时候。睡一觉醒来,还在新疆,你会直接惊叹于祖国疆土之广袤。
第二就是南方人与北方人一起生活的时候。各种习惯方面的差异,会让人怀疑是不是来自同一个祖国。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真的很大。

不管是从衣食住行,还是民俗文化,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我所感受过的南北差异,有两点值得分享一下。

第一是饮食方面的。

作为一个北方的汉子,曾经去广东南部生活了两个月的时间,当然了,每天基本上都是米饭,这让我这个经常吃面的北方人很是无语。虽然有多种多样的菜,但是还是感觉填不饱肚子。实在无法忍了,出去叫一份蛋炒面吧,结果上来后一看——原来是炒方便面……两个月,直接减肥五公斤。回到北方后,半年内我再没吃过米饭。

另一个例子是大学时候,北方的大学,舍友一个是来自海南的。第一次去餐厅吃饭,之前他很少吃过面,看到我们吃馒头,很是好奇,就尝试吃了一个,结果上吐下泻,还去了校医院。

从此我知道了,人的胃真的是分地域的,特别是南北之差异,非常大。

第二是与洗澡有关的。

南方人洗澡用澡花,北方人多用澡巾搓。

现在宿舍就有一个人四川的哥们,之前没用过澡巾的,来到北方后,叛变成了铁杆澡巾粉。

由此而知,环境也是可以改变人的。

综上所述:南北方客观上存在不少的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差异,首先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同时也要知道,差异都是因环境而起的,随着环境的转变,一些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我是福建人,在河北上大学生活了六年,我以前一个好朋友是河南的,在福建生活了四年。可以简单的聊聊南方和北方朋友之间的生活差异。当然了,这个其实主要是处于南北生活差异,没有说谁好谁坏这种东西,所以也没有必要去争吵。

先说说北方人最难接受的可能是南方的什么

1、蟑螂

说到最难接受的可能就是蟑螂了,北方的蟑螂是那种小小的,我刚来北方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还是幼虫的小蟑螂。而南方的蟑螂,俗称美洲大蠊,是那种跟一根手指一样大甚至更大,还会飞的那种,可以让北方的朋友去南方吓得嘤嘤嘤……

2、湿闷

还有一个很难接受的可能就是气候了,北方的气候很干燥,可能几个月都不下一次雨。南方则经常阴雨连绵,一下就是几个星期……而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也就是回南天现象,地板墙壁湿哒哒的,衣服都晒不干,北方的朋友真的是很难接受这种气候。我刚从南方来北方的时候天天带伞,还被北方的朋友笑话……现在回南方了养成不带伞的习惯,反而时不时会淋成落汤鸡…

3、没有暖气

这个是连从北方回来的我都有点接受不了的事情。要知道北方最大的福利应该就是集中供暖了。在北方的时候我冬天零下几度,还能够在房间里穿短袖,出去披个外套,进屋脱了就好了。而在南方,天哪,那真是无孔不入的冷空气,睡觉的时候连头都不敢露在被窝外面,和空气接触的每一寸皮肤都能感受到寒冷。不过这些年大部分都有空调,或者有些家庭铺地热了,还会好一些。

4、大水蚁

大水蚁,学名是黄翅大白蚁,是白蚁的一种。在夏季的时候,每到雨天,就会有成群结队的大水蚁到处飞,寻着光源追过来。虽然没有什么危害吧,但是很烦人,特备是这小虫子翅膀没了就到处爬,有些许恶心。记得以前都是在晚上打开台灯,台灯下放一盆水,没多久就死了一盆了……北方朋友刚来南方的时候,看到走廊上铺着一层大水蚁的“尸体”,也有点怂……

5、打雷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打雷还有不同,但是我在北方待了那么久,回来的确是这样的感觉。北方打雷就好像是在万米之上的高空中打雷,距离你很遥远的感觉,打雷你都不用理他可以。而在南方的时候,打雷经常是有空就在你头上几十米处打雷的样子,仿佛就在你窗外,你如果不放下手中的电器什么的,一不小心就被雷劈了……

再说说南方人最难接受的可能是北方的什么

1、菜式辛辣

当初出去读大学,抛弃了江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等……因为他们的菜太辣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来到了河北,他们的菜式……好吧,不能算是非常的辣,但是也都说零零星星的辣。而且北方的菜还都比较的重盐,都是比较的咸,与此同时北方的汤类型实在是太少了,疙瘩汤、胡辣汤、紫菜蛋花汤等等几种,非常的有限,在北方养成了不喝汤的习惯,再回到南方都跟不上身边小伙伴们的节奏了。

2、大澡堂

这个主要是根据大学里的情况来说的,就是偌大一个学校,所有的澡堂都不设置单间的,全部都是大澡堂,南方人表示真的不习惯呀……于是,我大学三年半(还有半年实习住外面),都是在宿舍里洗冷水澡度过的(因为楼层高,不想提水),零下好几度,我在洗冷水澡,为自己点个赞,居然还活得好好的。

3、坦荡荡

这个主要也是针对我在大学里碰到的一些同学。感觉北方的哥们儿真的是要比南方的坦率。隔壁或者对门宿舍的同学就经常连裤衩也不穿的就跑到我们宿舍借东西……可能是因为在大澡堂里就坦诚相见了,所以也无所谓了吧,就是我还真的有点不习惯……而且走廊啥的还有监控摄像头……

4、杨柳絮

这个应该不是所有的北方的都会的,或者说可能南方的城市也会,主要我待了六年的城市,是每年的春天,就是杨絮柳絮满天飞。一些过敏的或许呼吸道有问题的人可真是惨了,不过敏的虽然还好,但是呼吸也是非常的不顺畅,也都不敢张大嘴,怕啥时候就飞进来了。

5、雾霾

雾霾嘛,前些年经常性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近几年因为治理会好一些了。河北的城市更是其中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的存在。我所在的城市严重的时候一年365天,有180多天都是雾霾天气,也就是一年一半的时间都有雾霾,他对人体的伤害我们不说,就带来的困扰也是非常的多的。特别是早上上班的时候,能见度不足三米,开车的朋友简直是心惊胆战,时速不敢超过20km/h。而我记得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有次看到南方的朋友发朋友圈,福州出现雾霾了,简直跟仙境一样。当时我就吐槽,你倒是来河北啊,让你天天生活在仙境里面。

你还有什么感觉难以接受的事情呢?拿出来分享分享吧!


我是生活在上海的北方人,闺女嫁了一个上海女婿,我想这个话题,我是最有发言权的:

女婿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是个医生,第一次女儿过年间把他带到我们老家的时候,我们也是第一次见他,小伙子白白净净说话斯斯文文,听惯了北方老爷们的大嗓门,我格外的喜欢听女婿的软言软语!

不过很奇怪的是,当一屋子亲戚朋友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一个话题时,每个人高声发表自己意见时,旁人都会肆无忌惮的说着自己的话题,而只有我女婿发言的时候,即使声音不高,可温文尔雅凯凯而谈,一屋子的人陡然就会安静了下来,我这才知道,上海年轻一代的普通话,真的很好听!

更另我们老两口不可思议的是,女婿烧得一手好菜!在我们老家,男人是轻易不下厨房的,可我女婿却觉得这没有啥,他觉得帮家人做顿饭是惬意美好的事!

第一次他下厨的时候,把我们老两口和我婆婆都惊呆了,他一个男孩子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我和婆婆要去搭把手,他硬是不让,不一会,端出来几盆色香味俱全的上海菜来,谁说上海菜甜的腻死人,我觉得很好吃啊,糖醋排骨,糟溜鱼片,罗宋汤,红烧肉,上海菜饭,几个菜都让我记忆犹新!

我婆婆也是赞不绝口,婆婆为人挑剔,但唯独对我女婿是越看越喜爱,因为她耳背,家里没有啥人愿意跟她多说话,只有我女婿耐心温柔的听她讲话听她唠叨,出门还牵着她的手,引的四方邻居都夸赞上海女婿真是温柔!

最难忘的是那次我们去迪斯尼,女儿想跟一个人偶拍照,大热天的,老头子不愿意排队,催促她走,女婿看着女儿眷恋的目光,硬是让我们去甜品店等着,他自己在太阳下排队等2小时,等差不多到了才让女儿去,我们两夫妻看着女婿晒的通红的脸,这可是8月上海的正午,最热的时候,老头心疼的直跺脚,说女儿不懂事,可旁边的亲家们和女婿都乐呵呵的说这不是男人该做的吗?

然后,亲家母竟然让女婿再帮我排一个,让我和那个大兔子照相,我喜欢啊,可是再让女婿排队?我还是不忍心的,可女婿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说:我去买瓶水就去帮妈妈排啊!亲家公说:你现在就去排,我去给你买水!老头子在那边急得直嚷嚷:别去排别去排!亲家母说:没关系,让他爷俩去!走,我们喝冷饮去!我朝女儿看看,女儿点点头,于是我就被亲家母拉着喝饮料去了!坐下来以后,亲家母打电话给亲家公:老公,你先别回来,也帮我排个队,我想跟爱莎公主照相!

我看看我老头子,他还在那边不可思议呢!但是,也有点感动!

又过了好长时间,在这期间,我和老头去看了他们爷俩,他们一人一条队伍认真的排着队,看着我们过来了,忙招呼我们过去,我们以为他们想让我们接替他们,赶忙上前,没想到他们爷俩一人拿着一张玩偶的签名照,让我们带给女儿和亲家母,说:好不容易签到的,快拿回去给她们看看!

我们俩夫妻看着他们爷俩那高兴劲,那自豪的小傲娇,都快欲哭无泪了,我老头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自惭形愧,总之张了张嘴,啥都说不出来!

最后,我跟那个可爱的大兔子照相了,比我人还高的大兔子呢,我后来拿着照片给村里的人看,说是我女婿给我排队几小时才照回来的,各个都夸赞着女婿的体贴!

不错,上海男人真的是温柔体贴啊,女儿家的家务,她基本不上手的,即使刚拿起拖把,女婿就说:我来我来!

我们在女儿家小住的那段日子,都快看不下去了,女婿一天工作结束回来,家务活还抢着干,只要得空,做饭的肯定是他,老头子有时候说女儿懒,女婿总是说:小路可勤快了,她每天都帮我捶背!

哎吆妈呀,我和老头只能恨女婿不成钢!

而亲家母,每次听到我们数落女儿,总是说:家务本来就是男人做的呀!女人不就该享受的吗?我听着好生羡慕,老头子听得直摇头!

后来,有了外孙女,小小的人儿更是被宠上了天,我终于见识到了,上海人真的是喜欢女儿啊!

当护士抱着孙女出来的那一刻,亲家公和女婿开心的快要飞起来了,直说:女儿好,女儿好!太好了,太好了!

月子期间,女婿整晚整晚的抱着孙女,我说让她自己睡啊,女婿说:不要不要,我要抱!白天,亲家们来看孩子,怎么看都看不够,天天对着个熟睡的娃娃,眉开眼笑!

我老头,之前有点不信上海那么喜欢女孩,一直试探说:再生个男孩吧!

每次都听到女婿和亲家公说:不要不要,再生也要女孩!

孙女渐渐长大了,跟爸爸,爷爷最亲,6岁前,出门都是能抱着基本不走的,有一次不小心自己走路摔了一跤,把女婿心疼的直掉眼泪,我和老头子一进门,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呢!

只见女婿一边抹眼泪一边揉着孙女的头,而孙女拿个棒棒糖在那边呵呵直乐,女婿直说:对不起,是爸爸不好不好!让囡囡受苦了!旁边的亲家公插着腰,一脸愤怒的看着女婿,感觉他要被气炸了!

我老头忙把亲家公拉走,说孩子又没事,干嘛骂女婿!

亲家公说:他笨手笨脚的,天天啥事都干不好,带孩子还把囡囡摔了,囡囡快摔成重伤了!

哎呀妈呀,哪有那么严重,我看女婿自责的样子,忙说不会不会!孩子这不好好的嘛!

再说,我女婿怎么天天啥事干不好了?他可是医生,在医院有名的外科大夫,家里,里里外外,他也操持着,忙碌着,从不让我女儿受半点累,他的工资奖金都还上交,逢年过节只要不出去吃,都是他在家里做饭,女儿的宵夜,他再累,还是乐呵呵的起来给她做!

女婿还细心,全家就他记得我婆婆的生日,每年都赶回来给我婆婆过生日,婆婆逢人就夸她的孙女婿贴心,比儿子好多了!

婆婆吃的药,每天的量,女婿都在每一次来的时候,走之前严格检查,每次视频的时候,都再三关照!

视频的时候,婆婆听不见话,但是还是爱说,每一个人都没有耐心,只有女婿笑眯眯的听她说完!

老头子经常说,上海男人怎么是这样呢?

可我明显感觉到,他越来越喜欢女婿,心疼女婿!

甚至在一个夜晚,给我蒸了一碗鸡蛋糕!

这辈子,第一碗的鸡蛋糕呢!


妻子是广西人,我是山东人,去她家住了一个月,我瘦了八斤,南方的饮食习惯真的难以接受。

我和女朋友相识于网络,奔现后结婚,婚后应老丈人邀请去他家住了一个月。那一个月的经历真是终生难忘。

找不到馒头,天天喝玉米粥

作为标准的山东人,最重要的主食就是馒头,其次是面条和大饼。

老丈人家是百色市平果县的(现在已经升级为平果市),到他家的时候是傍晚,那天晚餐我们吃的是玉米粥和猪肉炒南瓜叶。我觉得可能是天晚了,老丈人来不及做饭,我凑合吃了几口就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我起床后看到老丈人在做饭,我很好奇南方人早晨吃什么就过去看看,这一看有些惊讶。老丈人煮了满满的一大锅很浓的玉米粥,这粥绝对不是一顿能吃完的,我就好奇的问老丈人为啥煮这么多?老丈人说,平常都煮这么多呀,要吃一天呢。

我觉得我是不是有些听错了,难道一天都吃玉米粥不吃别的吗?老丈人很确定的告诉我,一天都吃玉米粥,偶尔会吃白米粥或者白米饭,没有其他的主食。

老丈人说的果然没错,接下来的几天几乎天天都是玉米粥,只吃过一次白米粥。吃了五天后,我觉得我浑身都没力气了。我饿呀,不吃馒头哪能吃饱饭呀,在我们北方也吃玉米粥,但我们不叫吃粥,叫喝粥,是特别稀的那种当汤喝。

一星期后,我开始求着妻子去问问哪里能买到馒头。妻子带着我到邻居家打听了好几家,但是没有人听说过附近村子哪里有卖馒头的。没有办法,妻子带着我去镇上找,那个镇叫太平镇,镇子不大,我们转遍了整个镇子,没有找到一家卖馒头的,即便是吃碗面条都没有卖的,到处都是米粉店,我真是太可怜了。

又过了两天,我老丈人去了一趟县城,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四个“馒头”,确切的说是长得像馒头的东西,一样的白白圆圆的,但是我咬了一口就觉得不对味儿了,根本不是面粉做的,是大米面做的。老丈人说他找了几圈没看到卖馒头的,平果县根本可能就没有馒头铺,这四个“馒头”还是找了好几个超市才找到的。

顿顿吃猪油

我们山东人炒菜都是用花生油的,即便嫌花生油太贵的也用大豆油,只有过年的时候猪肉太多才会练一些猪油。

我老丈人家根本就没有花生油,也没吃过任何其他植物油,自古以来都吃猪油,灶台旁放着一个大坛子,坛子里面就是白花花的猪油。

要说猪油炒菜也很香的,但是菜凉了之后那个滋味儿呢?融化的猪油又重新凝结,黏糊糊的粘在菜上,我怎么着都下不去嘴,吃着感觉好腻。每次菜炒好以后,我也顾不得其他人到齐了,我先扒拉到玉米粥里吃两碗,不然等菜凉了我就吃不下了,干喝粥我也喝不下,又要饿肚子了。

白水煮鸡,没有味道的肉

看到这个白水煮鸡,北方人肯定想不到是什么菜,其实就是这个名字,用白开水煮鸡,什么料都不放,重要的是还不煮烂,开锅就捞出来吃。

这没有味道的鸡怎么吃呢?答案是蘸酱油吃。没错,就是这么吃,硬硬的鸡肉,里面还带着点点血丝,蘸一下酱油就咬着吃。

老丈人给了我一个鸡腿,我一边蘸酱油一边啃鸡腿,足足嚼了半小时才把一个鸡腿吃完,后来又煮过两次鸡,但是我说啥都没吃,我是真的吃不下。

用勺子喝酒,敬酒时,用勺子敬酒。

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那边的喝酒,农村还保留着古时的饮酒方式。

老丈人家那边儿基本上都自家酿酒,就是那种混浊的黄酒,度数不高,味道浓厚。他们喝酒的时候一人给个碗,把酒倒在碗里,碗里放个勺子。大家一起喝的时候,用勺子在自己碗里舀着喝。敬酒的时候,却是用自己的勺子在自己碗里舀了酒喂对方喝,这一点是我最接受不了的。

还好,第一顿吃饭喝酒的时候我有点不舒服就没喝,后来我干脆说自己不喝酒,以免不习惯引起尴尬,我还是喜欢北方用酒杯喝酒。

吃不完的南瓜叶炒菜

我不明白广西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吃南瓜叶,在北方很少有人吃南瓜叶的,但是老丈人家却几乎天天都有这个菜。

老丈人那里家家户户都种了很多南瓜,他们种南瓜不是为了吃南瓜而是为了吃叶子,就是那种新长出来的嫩芽,嫩芽顶端半米长左右剪下来,回家把外面的皮剥掉,剩余的部分掰成段炒着吃。

猪肉炒南瓜叶好吃吗?要说是很好吃的,但是天天吃北方人就有点受不了,这又不是大白菜,吃几顿就厌了。也可能是他们吃习惯了,他们吃南瓜叶可能就像北方冬天吃大白菜吧。

总结

广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群山环绕,一望无际的群山上郁郁葱葱的长满灌木。不一样的环境养育着不一样的人,广西人淳朴、勤劳、善良,千百年来,他们有着自己的饮食方式,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幸福而满足的生活着。

作为广西的女婿,我是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的,尤其是饮食习惯。虽然有时我也吃米饭喝玉米粥,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吃馒头面条。

妻子嫁到北方来,可能与我去南方一样有着不容易接受的饮食习惯,但好在北方的饮食比较复杂,玉米粥、大米饭、南瓜叶,这些北方都有,更重要的是为了爱愿意改变。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把“南方”和“北方”的界限划定一下,然后才能开始回答。

我是江苏苏北人,在北京生活了20来年。在北京,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是,我如果出差去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虽说我和这里的人都是本省人,在他们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如果说“南方人有哪些事情是北方人接受不了的?”我想,每一个人站的角度和所处的立场不同,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一些问题可能会引起条友们的不满,所以,我认为回答问题还是客观、公正一点比较好。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从一个方面来回答:那就是——北方人接受不了南方人吃甜食的习惯。

1998年中秋节前夕,我在北京和报社几位同事一起吃饭。我点了一份“黑芝麻馅的大汤圆”当主食。汤圆上来了,我要求服务员再来一份“白糖”。我吃汤圆时,需要蘸糖吃。

看到我蘸白糖吃汤圆,周围的人都像见到了外星人,大家目瞪口呆的样子令我至今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这是北京人接受不了苏北人“蘸糖吃汤圆”的例子。

当然,我许多北京的朋友看到我吃甜点和水果时,也会放上白糖粉,就会摇头感叹。此时,我会告诉他们:和苏南人相比,我吃这点甜食真的不算什么!

2003年,我把儿子送到苏州一中读书,春节我去苏州接儿子回徐州。儿子同学的家长请我们到他家吃饭。

吃饭时,满桌的菜,色相都十分诱人,可是没有一道菜是我爱吃的。因为,他们做的每一道菜中都会加一些“糖”,而我们苏北人在做家常菜时,除了在做糖醋鱼、糖醋藕、糖醋虎皮椒、红烧肉等有限几道菜品中会放一些白糖或红糖,其他菜品是不放糖的。所以,我吃不习惯苏州人家的菜,也接受不了他们吃面条时也加糖的饮食习惯。

其实,地域差别总是存在,无需别人接受或不接受,习惯就好。


作为一个在南方生活了8年的北方人,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有一种冷叫北方人扛不住的冷。来到上海的第一年,见识到了上海的冬天那寒风、那小雨、那冰凉的被窝。大一的冬天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学校宿舍里面还没有给装空调,所以要么就是在图书馆或者教室蹭空调,要么就是在宿舍床上猫着,说到这里有个小插曲,舍友在宿舍里打游戏,竟然把手冻伤了(握鼠标的那只手)。以前在北方的时候,因为有暖气的存在,在家里都会穿得很薄的,没想到来到南方在室内要穿羽绒服过冬。室外的冷也有不同,上海这边冬天的时候经常下雨,今年更是过分,11月份、2月份感觉就是一直在下雨,下雨的同时还经常刮风,所以即使打伞衣服鞋子都会被雨打湿,走在外面湿冷湿冷的;而北方的冬天除了下几场雪基本都是艳阳高照大晴天,只要穿上羽绒服就不会冷了。

只有在冬天你才能感受到,太阳是多么的重要。南方的冬天,有时候屋里太冷,只好去室外暖和暖和

米饭多,面食少。在学校的时候,因为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学校会照顾到每个人,所以食堂会提供各个地方的菜系。学校外面也会开很多家面馆、水饺店、包子铺、馅饼等。毕业以后一直生活在奉贤南桥,这边的饮食基本就是当地的饮食习惯,所以每天吃的饭基本就是米饭。外面的水饺店偶尔还是能碰到的,但是卖馒头的或者馅饼的没有看到过,也有可能是自己住的附近没有吧,不过这也逼迫自己学会了在家包饺子、烙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差异性,也造就了多样性,所以才有了不同文化的碰撞。欢迎各位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是南方人,你愿意去北方体验下生活吗?

如果你是北方人,你愿意去南方体验下生活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