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糖酒会感受到了地铁的方便。比开车方便的多,基本上还有座位,每个站也修的很漂亮。全国有地铁站城市去过不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无锡,常州,青岛,郑州,南京等)。还是觉得成都地铁不错。哈哈。。。
武汉和成都其所以能大修地铁,是有钱啊。哪个城市不想多修早修地铁? 没有资金啊!武汉和成都是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资金自然雄厚。比如武汉争办世界军运会,获得国家大量拨款,就是借军运会的东风,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铁。
地铁是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大城市中建设地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缓解交通拥堵:大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严重,地铁可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2. 节约出行时间:地铁的运营速度快,可以穿越城市的不同区域,缩短出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3. 降低环境污染:地铁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产生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积极作用。
4. 促进城市发展:地铁线路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5. 方便民众出行:地铁线路覆盖面广,可以连接城市的各个区域,方便民众出行,特别是对于没有私家车的居民和外来游客来说更加便利。
总之,地铁作为一种快捷、高效、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大城市中建设,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发展,方便民众出行。
地铁作为城市快速公共交通工具,具有承载能力大、快捷便利、环保低碳等优点,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像武汉、成都等城市坚持修建多条地铁线路,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解决交通瓶颈: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交通压力不断加大,地铁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瓶颈,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让市民更加便捷地出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地铁建设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可达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促进经济发展:地铁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扩大城市的商业活动范围,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环保低碳:地铁是一种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可以减少城市的碳排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尽管地铁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和资金支持,但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民生改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像武汉、成都等城市坚持修建多条地铁线路,不仅是顺应城市发展需要,更是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地铁成本是越来越高,从最早时期的5~6亿/公里,上升到了现在的一二线城市地铁建设成本10亿~15亿。一线城市有些路线成本甚至突破15亿/公里。这不是仅仅由于地铁轨道交通的建安成本带来的成本增加,主要还是由于地铁线路拆迁安置引起的地铁成本增加。一般地铁的建安成本不过超过5亿/公里,其他的就是是拆迁安置成本为主。
未来的城市竞争就是基础建设的竞争,而且首当其冲的就是地铁轨道线路的竞争。一个城市的地铁轨道达到了10条以上,总公里数达到了200公里以上,那么这个城市就形成了最基本的地铁网络系统。也就是居民可以不需要通过购买小汽车实现公共交通出行。如全球最发达的日本可以达到80%以上的人通过公共交通出行,而且,北上广深正在沿着这个目标发展。只有城市轨道交通达到一定的级别,这个城市才会更加吸引力和竞争力。
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也是在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但还是落后于一线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如今的一线城市已经逐步形成80公里/小时的基础地铁网络系统,再增加200公里/小时的高速地铁网络覆盖,规划形成一个高速地铁循环体系,错综复杂、速度超快。而更是以上万亿的大规模投资来支撑。
一个城市如果可以让80%的居民不用私家车出行,直接通过地铁轨道交通,那么一个2000万人口的城市,家庭数量以700万为计算。那么以一个家庭0.8辆车来分析,那就是500万辆小汽车。假设可以减少300万辆汽车的购买,那就可能会有上万亿的居民小汽车投资节省。这样一个完整的地铁轨道交通形成就等于为每个家庭减少来10万元以上的小汽车购买开支,而且用于轨道交通的费用还要低于汽车维护的费用。这样的城市发展才是最具竞争力,新一线城市也在为了这个目标挺进。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大地铁轨道交通的投入。
但这样投入也不是可以无穷无尽的,地铁轨道就是一个吞钱的无底洞,要求强大的财政支持才能过快速发展。要是没有快速的人口进入和大量的投资,以及城市的财政收入支撑,那么就让同击鼓传花。一旦资金跟不上一切就会功亏一篑,债务连连。但目前情况看,这些城市都在快速发展,快速入口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种通过新增开发区建设推动大量的新土地供应形成了良性循环体系,只要这个体系还可以继续,那么地铁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时期还远没有结束。
一、城市形象提升
1、展示城市悠久历史文化和整体精神风貌;
2、承载城市文化、将艺术融入建筑;
3、体现城市潜力;
4、以人为本,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
5、提升市民绿色出行意识;
6、利于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化。
二、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1、地下线路减少地面空间占有量,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2、运量大,高频率发车率、高时速、高承载量,满足全时段乘客需求;
3、路权独立,不共用线路。
三、安全性高
1、地铁行车受外部影响性小,发生事故的概率极低;
2、兼顾防空、泄洪等功能,可以实现大批量的物资转运和人群转运,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
四、带动经济发展
1、以点带面形成地铁站商业圈;
2、对地铁站附近房地产行业起到了带动效果;
3、地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相关行业起到发展带动作用,如设计、材料、电子设备等;
4、民生工程,票价低廉,运营里程较长,方便通勤。
五、节能环保
1、降低碳排放、减轻城市污染;
2、减少私家燃油车使用量,减少燃油消耗;
3、减少城市噪音污染。
感觉你很看不起武汉和成都。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中国有平均100个左右的武汉或成都这样规模和实力的大城市,平均分布在中国三十多个省市区,平均每个省有三至四个武汉或成都的存在,中国在世界上会处于什么水平?中国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在世界上又会处于什么样的程度?
这些城市不差钱,随便卖一块地就有钱,而且这些城市确实不错,房价比北上广深差很多。
谢谢邀请,这其实是鸡和蛋的关系!
发展经济是国策,各地在各种评比、排名、竞争(对资源的争抢和吸引)的压力下,各显神通,八仙过海的想把本地经济搞起来,有的通过合并周边地市做高GDP数据,有的通过基建投资和合并地市同时进行,,其实基建投资是长效的经济模式,以修地铁为例,地铁投资是大项目长时间工程,能持续拉动地方行业的增长,如钢铁、水泥、电力、建筑公司、劳动力就业、商业消费、房地产等,这些起来的结果是经济繁荣,GDP增长,产生更多的利润用于循环建设,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城市价值,卖(地)更高的价钱,挣更多的钱,对外资原的吸引力更大,有钱用于更多的城市建设,良性循环,当达到北上广深的知名度时,就能变成国际大都市,与更多国家有交流的机会,挣国际间的钱,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所以大城市都在努力修地铁,至于10亿/公里,还是太少,如果能有100亿/公里的项目,城市发展更快,可惜现在没有!
深圳地铁预算是每公里5亿左右吧。而且还配套了巨大的地下商场美食街这些。10亿预算的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