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子弹实战价值那么高,至今却也没有国家在实战中使用过?

admin 17 0

玻色子弹核武器系列和费米子弹核武器系列及暗物质粒子弹核武器系列都在研发的路上,在不远的未来战争中将得到广泛的使用,各种奇怪的炸弹产生的作用效果会使人沉睡而不致人死亡,此时战争会变得非常神奇诡异令人不解。


中子弹也是核弹,使用会引发核战争,核战争是任何国家不能承受的。威力太大,会对平民无差别*伤,引起人道危机。

为什么中子弹实战价值那么高,至今却也没有国家在实战中使用过? 生活


美军专门给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研制的MK32型203毫米核炮弹,当量为5000吨级别也就是中子弹,冷战期间在北约国家特别是最靠近前线的西德,部署了1000枚该型号的中子弹,在其他北约集团国家也部署了合计超过1000枚以上的MK32中子弹,还有155毫米的M454中子弹、“长矛”战术导弹上的中子弹头,总数超过5000枚,但这些中子弹在1990年代之后都封存或者退役了,也没进行过一次实战,原因就是中子弹属于“异端”!甚至是“白左思维”研制出来的武器。中子弹也是核武器,它只要被发射出去就意味着核战争打响了,必然会受到对方的核反击,相互投掷核武器就是*红了眼,就是玉石俱焚根本就没有什么核战争之后的幸存…欧洲才多大一点地方?几十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爆炸后所有的土地、水源都会被核污染了,没法种地也没法喝水,即便当时幸存下来的人用不了多久都得死,所以中子弹没啥用,核战争开始了轮不到它上场。

可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中子弹(炮弹)组件,用带密码的铁皮箱存放,并且重要的零部件要分开存放,在接到任务之后将箱子打开,插入起爆器和解锁就可以发射了,中子炮弹发射出去后在旋转过程中离心力将最后几道保险解锁,使炮弹处于待爆状态,使用计时器在预定的射程和时间内起爆,高强度贯穿核辐射覆盖*伤范围。

中子弹的*伤范围有多大呢?中子弹属于战术核武器(划归为氢弹范畴),TNT当量都在1000~5000吨左右,它是一种剪切能的核武器,我们都知道核武器的*伤效能有:冲击波、贯穿核辐射、强电磁脉冲和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尘埃,这么几大*伤效能。

而中子弹在爆炸后冲击波等三个*伤效能并不高,而早期贯穿性核辐射却极大!在距离爆心900米内会产生8000“伦琴”也称:拉德(rad)的吸入量,那么这个rad怎么解释呢?就是人正常rad的极限量为150rad,也就是在150rad的辐射环境中滞留10多分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辐射性伤害,而超过了169rad就不行了,如果在这种辐射环境当中滞留24小时就会出现很严重的恶心、心慌/心悸、眩晕...等高强度辐射伤害症状,如果是超过250rad环境滞留1个小时后,受到辐射的体弱多病者在24小时内就会有少量死亡,如果是超过被350rad辐照,在48小时内不论男女老幼会有5%的人死亡...而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距离爆心1400米外仍然有650rad的辐射量*伤效能仍然强烈,2500米外才降低安全值,但进入要想进入仍然要穿厚防护服。

图片里草绿色Radiation lining指的就是防中子弹强烈贯穿辐射夹层

由于中子弹的*伤效能非常强大!北约国家都用它作为抵御苏联坦克装甲集群的主要防御手段,苏联和华约集团也害怕北约集团装甲兵团实施闪电战,也部署了大量中子弹进行反威慑。

对于坦克乘员来说,中子弹爆炸之后会产生穿透能力极强的γ射线,根据当量可以穿透200~3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苏军的坦克装甲厚度都无法抵挡...为此苏联1970年代设计的坦克都在复合装甲当中安装了渗铅的塑料,用铅这种高密度金属来削弱γ射线的穿透能力。

苏军3БВ3型152毫米核炮弹(即中子弹),所有的苏军152毫米榴弹炮/加农炮都能发射,同时也装备203毫米核炮弹,TNT当量1000~5000吨不等。

正是由于北约和华约都有中子弹,形成了平衡才没有相互发射,而且中子弹就如前面所说核战争爆发之后就是末日,双方都是有大当量核武器力求先灭了对方,还哪有功夫使用它了?与其这样就没必要再研制了。


中子弹是1977年美国人哈恩设计引爆成功的,当时是称幅射增强性核武器,爆炸当量低,核幅射比原子弹增强1000倍,是*人留物的邪恶的武器。


为什么中子弹实战价值那么高,至今却也没有国家在实战中使用过?

中子弹是核武器发展的最新成果,从第一代原子弹到氢弹再到中子弹,看似越来越先进,但破坏力依然令世人咋舌。唯一的区别就是中子弹是一种被认为是可以在战场上实用的武器,它对于建筑物和装备的破坏力不大,但对于生命体却有着非常大的*伤力。

  中子弹依靠高能中子辐射来*伤有生力量,从本质上来讲它也是一种小当量氢弹,其更正式的名字是强辐射武器,爆炸后不会带来长时间的放射性污染,从理论上来讲,爆炸后较短的时间之内作战人员就可以不用穿戴特别防护进入。

  之所以从来不使用中子弹,其实很简单,纵观这些年的战争,美国为最,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总会慎之又慎,开打的都是没有核武的国家,既然对方没有,自己再去使用核武类的武器,即使是中子弹,那岂不是会得到全世界国家的声讨,相信没人会成为那种得罪全世界的罪人,包括盟友。常规的武器装备就已经足以战胜敌人了,又何苦自讨麻烦。

至今的确没有使用过,不过不是因为其*伤力不够,而是这东西的*伤能力巨大,却有一个间接伤问题无法解决。害理念倒是不错,只*人员,不损害任何建筑,甚至武器装备。但是谁敢保证房屋里的是敌人没有平民!虽然没什么辐射,但除非你把敌人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否则在城市或有平民的地方使用,会无差别消灭所有活物。这个后果比*掉那点敌人可要严重的多。不人道的做法。

可以看看越战,越战时期美国是拥有中子弹的。越战眼看输了,此时用了那效果比原子弹还大。但还没等轮到军方考虑用不用,国内就因为美军屠*平民而使执政党垮台。可以看到,不是说武器没辐射,可以*死多少敌人就可以随便使用的。平民死亡过多,世界舆论可以让整场战争输掉。中子弹毕竟属于核弹的一个变种,辐射小,但不是没有。哪个国家敢使用,就犯了破坏禁核条约。

高能中子辐射的确是*伤力强大。但毕竟是一种低当量小型氢弹,虽然只*伤人员,也不破坏建筑物和设施,有辐射但不会带来长期放射性污染。但禁核条约和连带间接伤害平民使得中子弹从未曾在实战中有国家有胆使用过,中子弹介乎于核武和常规武器之间,有必要的危急时候才会使用。战场上的确是战神。但一般强国都有能力打赢常规战争,就没必要使用中子弹。是有威力而且不可随便用的武器。

中国中子弹研究的过程:

1977年中子弹开始预先研发
1980年中子弹开始研发
1984年中子弹研发成功

1985年到198  8年,停止
1988年,中子弹正式测试通过

据说中国仅进行了技术储备,未装备。
个人认为以前研发中子弹主要是对付苏联坦克海的,而现在中国北方根本就没有苏联威胁了,根本不需要部署该武器。

中国中子弹项目的历史。1977年至1988年,中国开发了中子弹,这种炸弹更正式的名称是“增强辐射武器”。中子弹是专业的战术核武器(TNW),减少了爆炸冲击波效应,增强了辐射。与弹道导弹系统和反卫星武器类似,中子弹的出现并不符合中国所声明的核政策。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强调的是战略核力量以及对核攻击的回应,然而,中子弹却是一款要求首先使用、并以此来对抗常规力量的武器。

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的是,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曾经部署过中子弹。解密后的美国情报和中国新闻报道表明,中国开发、测试了这种武器,但并没有部署的迹象。中国开发这款武器的时机也很奇怪,上世纪70年代正是中国的困难时期,却仍然选择开发这款昂贵的中子武器。而且,直到1988年与苏联的关系缓和之后(在该项目上两国是竞争对手),才测试了这款武器的最终设计版。


核武器也分代,第一代是核裂变,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子弹。第二代是核聚变,也就是氢弹。第三代是中子弹,中子弹虽然也是氢弹的一种,但主要是激发中子,利用中子消灭生物体,要远比原子弹氢弹的核污染小,算是比较环保的了。第四代是电子弹,这是核武器专家梦寐以求的核武器,主要是激发电子,烧毁电子设备,电子弹一但研发出来并用于战争,被打的一方说回到石器时代言过其实,但肯定是回到蒸汽机时代了。但这很难,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让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出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否则核电池也就不会效率这么低下。再说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搞中子弹,应该说这是机密,不可能公开的,但是,有一部反映核武器发展的电视剧透露了一点,大约在美国宣布搞中子弹前后,中国已经在搞了,电视剧中,一次氢弹试验结束后,一个身患癌症的科学家,首先要的是中子的数据!至于宣布时间,那我感觉应该是政治或国防需要,并不是真实的时间。以上是个人所见!


因为中子弹纵然不是核武器,但也是大规模*伤性武器(其实是干净核武器),牢牢把握在联合国“五大流氓”手中,不到国家或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没哪个敢首先使用,除非这个国家的首脑机关被一群疯子把持了。


中子弹本质上仍然是核武器,因此它永远都不会被投入到常规战争中。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中子弹的话题。

所谓“中子弹”指的是以核辐射为主要*伤方式的小型氢弹,正式名称为“强辐射武器”,用途主要针对生动集群目标。

由于主要*伤方式是核辐射,因此中子弹对建筑物、装甲目标、坚固工事的毁坏效果并不好,也就是说爆炸威力并不大,但是它的核辐射却非常强,辐射射线能够穿透厚重的防御体,直接*伤里面的人员。

举个例子:如果一支装甲部队遭到中子弹的攻击,那么多数坦克、装甲车都能保持基本完好,但是里面的人员却会因此而死亡。

普通核弹的主要*伤方式依次为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这也是核弹爆炸时产生“毁天灭地”的巨大威力的原因。

当这类核弹触地或者临空爆炸时,巨大的爆炸威力首先体现在冲击波上,大多数目标在遭受核弹攻击时都是被冲击波摧毁的。

下图为实验研究阶段中的美制中子弹,由于当时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尚在研究中,图中如此巨大的中子弹核弹头其实爆炸威力只有20万吨。

接下来是核爆炸产生的超高温,由于核爆中心瞬时超高温达到了1亿℃,由核爆中心向外扩散的温度在有效*伤半径内始终保持1000℃以上,在这个范围内的目标都会以承受高温的形式遭受*伤。

接下来就是核辐射了,核爆炸会释放阿尔法α、贝塔d、伽玛y三种射线辐射物质,遭受大剂量核辐射照射的生动目标将会在2小时内死亡,小剂量沾染着将会在24小时~30天内死亡。

这就是传统核弹的*伤方式,而中子弹的区别就在于它的主要*伤方式与传统核弹是颠倒的,冲击波和和热辐射成为其次的*伤方式,主要的*伤方式为核辐射。

中子弹与普通氢弹的结构基本相同,即利用一个小型原子弹引爆核聚变材料引发核聚变爆炸,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子弹的核聚变材料外部还包裹着一层铍合金。

这就是它核辐射极强的秘诀,以5万吨当量的中子弹为例,当它在离地500米空中引爆时,核辐射能穿透核爆中心800米半径内10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和500mm厚的钢板,半径1500米内能穿透3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和80mm厚的钢板。

下图为苏制T-55中型坦克的装甲剖面,它最厚的装甲位于车体、炮塔正面,厚度约300mm,如果遭受中子弹攻击,内部人员将会在强大的辐射下死亡,而坦克本身却能保持基本完好。

如此强大的穿透力已经超过了大多数防御工事以及坦克、装甲车的装甲厚度,里面的人员基本不可幸免。

鉴于它始终还是一种氢弹的本质,核辐射虽然是原子弹的20倍、氢弹的40倍,但是核辐射存在的时间却和氢弹一样短暂,不像原子弹那样会留下长期的核污染,这也是我们说它“实战价值高”的原因。

如果投入到实战中,一枚由巡航导弹搭载的中子弹足以让一个机械化装甲步兵师在瞬间失去战斗力,当多枚中子弹被投入到战场时,战争很有可能在一瞬间就结束了。

问题在于中子弹始终是一种热核武器,如果参战的一方在战争中使用了它,那么一场局部的常规武装冲突就会逐渐演变成世界性的核战争。

假设A国与B国交战,A国首先使用了中子弹,那么B国必然也会投入核武器实施报复,A国所在阵营和B国阵营就会提高核武器战备等级,核战争正式开始。

接下来这场局部战争就有可能演变成区域性的,而原本在战争中使用的小威力战术核武器就会逐渐被大威力的战略核武器取代,那么人类距离自我毁灭也就不远了。

因此不管常规战争打得多么激烈,各个国家都不会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哪怕只是小威力的中子弹,一旦它被使用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似的核战争就到来了。

下图为正在执行核战备值班的我国核潜艇,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有核国家,如果遭到核打击,像核潜艇这样的核反击装备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核反击,哪怕它只是一枚小威力的中子弹。


因为,除非世界大战爆发,否则中子弹没有太合适的应用场景。

关于中子弹。

最早引入原子弹概念的人是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赛姆.科恩(1958年),提出这个概念之后他在1960年开始了武器化的设计,并在不就之后试爆成功。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鸟瞰图)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伤方式的战术核弹,在爆炸之后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热辐射仅为一般核弹爆炸的1/10,但是在爆炸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中子束,这些中子贯穿能力极强,能够轻易穿透装甲车辆建筑物去*伤其中的人员。

根据相关的实验得知,1枚上千吨当量的中子弹爆炸的时候,热辐射只会对大约500米距离的无保护皮肤造成三度烧伤,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不过只能毁坏半径600米范围内的混凝土建筑,对于主战坦克、装甲运兵车等常规的有效作战范围只有700~900米。

但是,中子弹爆炸之后的辐射脉冲不仅可以让未受保护的户外人员在900米的范围内立即丧失战斗力,对于1350米到1400米之间的没有防护的户外人员的*伤力也可以达到50%以上。

此外,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子能够对辐射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所以环境中的湿度指数的变化也会使辐射的范围有所不同,所以中子弹在沙漠气候中产生的致命性还要超过在潮湿的气候中。

中子辐射另外一个优势是,辐射之后对建筑和设施破坏较少,带来的长期放射性污染较低,可以使己方人员迅速占领爆炸毁伤的区域。

不过,中子弹也有它的局限性,只能作为小型的战术核武器使用,而无法做到几十万甚至几百几千万吨那样的具有毁灭一座城市的大当量核武器。

中子弹的最早应用场景。

虽然中子弹从来都没有投入过战场的实战使用,但是在冷战期间这种武器仍然被各大强国所看重,而作为首先发明中子弹的美国,在相关领域上走到了世界的前面。

1962年,中子弹在内华达州引爆成功之后就被美国军方看作是和苏联对抗中的有利武器。

此时正值苏联对外扩张的高峰期,而美国正逐渐陷入到了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被迫在全球范围内采取防守的战略。

苏联不仅常规军队天下无双,在核武器的投放能力上也逐渐对美国实现了反超。同时,苏联对外的积极扩张让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欧深感压力,如果苏联在当时发动一场对西欧的攻击,以他庞大的装甲力量和战术核武器相配合,恐怕只需要半个月就能够饮马英吉利海峡了,而此时美国恐怕还没有能够集结出足够的兵力在英国与之对抗。

(强大的苏联装甲部队)

考虑到双方常规力量和核打击力量上的差距,美国认为应该有一项足以阻击苏联人的战术核力量。

于是,主要依靠中子辐射作为攻击手段的中子弹被美国军方认为是抵抗苏联人的大*器。

应用场景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攻击苏军常规力量。

在苏军装甲部队向西欧进攻的时候使用中子弹对装甲集群进行攻击,一个上千吨当量的中子弹估计能消灭掉几十辆坦克,500枚中子弹就能消灭掉2-3万辆坦克,还是科研遏制住苏军的进攻势头的。

(美国在1984年展出可以发射中子弹的大炮)

第二个,攻击战略导弹。

除了用在常规作战方面,中子弹还可以作为拦截弹使用,中子弹爆炸之后产生的中子流比爆炸之后的热辐射和冲击波要远的多,而且,虽然核弹头具有很强的抗物理损伤的能力,但是很难对抗强烈的中子流的攻击,这对于增强美军防御苏联战略核导弹的打击具有很强的应用意义。

所以,在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时期中子弹正式投入生产,到了1983年,仅仅5年的时间美国军方就已经生产了945枚中子弹,这些中子弹装在长矛战术导弹上,一旦发生和苏联之间的直接对抗,就有了它们的用武之地。

当然了,无论是中子弹也好,普通的核武器也好,一旦投入使用就等于是宣告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战争,也意味着毁灭世界的核大战爆发了。这就让人发现,中子弹这种只能用于战术防守的武器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当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不是应该去阻击苏联军队向西欧的推进,而是应该集中力量拦截苏联向美国发射的战略和导弹,避免美国本土遭到和打击。中子弹虽然也可以用来拦截苏军的洲际导弹,但是太被动了,当苏联导弹攻来的时候,美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导弹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直到临近美国本土的时候予以拦截,拦不住就坏了。

《星球大战计划》代替了《中子弹防御计划》。

1983年,美国共装备有945枚中子弹,但是与此同时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也出现了转变,当美国人认为认识到中子弹在于苏联可能爆发的大战中形同鸡肋的时候,开始制定了新的防御计划,这就是着名的《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官方名称叫做《战略防卫先制》,这个计划源自于美国总统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着名演说,核心内容是:

通过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比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的,或者。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拦截。

(星球大战卫星拦截导弹概念图)

当时这个计划提出的总预算高达1万多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1983年GDP的1/3,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7-8万亿美元,堪称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直到冷战结束美国也没能够建立起里根总统当年描述的场景,但是美国已经为此耗费了上千亿美元。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已经不必担心遭到一个强大军事国家的战略核打击,所以在宣布终止了《星球大战计划》之后,把相关资源缩编改组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相关概念)

冷战结束之后中子弹应用场景就更加受限了。

冷战时期中子弹毕竟可以用来攻击苏联的常规部队,做战术核武器使用,而且考虑到毕竟苏联攻击西欧地区的主要方式就是使用战术核弹头开道,中子弹使用之前已经爆发了核大战,战斗的应用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限制。

但是,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开始以和平发展为主流,虽然美国在后冷战时期发动了不止一次的对以外侵略战争,但是从来没有过使用过任何一款核武器,也没有和任何一个核武器拥有国爆发直接冲突,更没有和他的主要战略对手进行核军备竞赛。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不扩张核武器这件事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中子弹虽然在爆炸之后的核辐射半衰期远远短于普通的核武器,毕竟属于大规模*伤性武器范畴,即使做到小型化,也不能否认在爆炸之中所发生的核辐射对于人员和周边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所以,就像普通核武器一样,中子弹的使用场景也有相关的限制。

例如,2012年11月英国工党的吉尔伯特勋爵曾经建议,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的山区引爆几枚中子弹用作区域拒止武器,防止反抗军向阿富汗境内渗透。

而他的理由就是,中子弹爆炸之后不仅会炸毁山区地区的道路,还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沉积,形成更严重的交通阻隔。

他的提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最终这个提议不了了之。

中子弹最大的作用是作为威慑手段。

虽然中子弹和其他的所有的核武器一样,在二战结束之后从来没有应用到实战,但是也不能否定它的战略价值。

即使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之后,也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子弹这种核武器,原因很简单,中子弹是核武器小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大国之间战略对抗的有利武器,所以即使它没有在实战上的应用,只要安装在导弹发射架上,就能够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子弹当然可以像原子弹,氢弹那样扔着玩,但是知道中子弹多金贵不,那东西主要用于反核武的。理论上在大气层外爆一下,然后那些仍出去的二踢脚们统统变成真的二踢脚了。这个应该不能多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