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下心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自己。许多痛苦和不安宁,源自我们自身的胡思乱想。
生活本就不易,何必给自己制造更多烦恼?要真正摆脱,唯一办法就是改变心态。因为心境能改变感受,也能改变情绪。
人的一生,际遇多难料,但情绪却可以掌握。我们若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就能将生活过得更加从容愉悦。
因为最大的敌人在自己心中,同样最大的心灵支柱也在自己内心。今日我不改变自己,谁来改变我?路在何方?路在自己脚下,心在自己手中。经得起考验的,是意志而非环境。
让我们做自己心态的掌舵者,扬帆启航。在人生的航行中,风平浪静不是常态,但我们能将内心保持风平浪静。做好自己,生活自会变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心态的态。
态 ,读tài, 简体字为形声字,从心,太声。繁体字態为会意字,从心,从能。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态基本解释:
1、形状,样:态度。状态。姿态。形态。神态。动态。静态。事态。情态。常态。变态。体态。生态。
2、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
《康熙字典》对態的解释:
(康熙字典未收录“态”字头,请参考“態”字。)
【唐韻】【集韻】【韻會】
他代切,音貸。【說文】意也。从心从能。【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或从人作㑷。
又【集韻】乃代切,音耐。義同。
又叶徒故切,音度。【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
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又叶他計切,音替。【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
兮,何不變此志也。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曩之態也。
又叶他禮切,音體。【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又叶土宜切,音梯。【屈原·離騷】忳鬰悒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爲此態也。书影如图:
我们一句一句来解释《康熙字典》对態的解释:
態,【唐韵】【集韵】【韵会】他代切,音贷。【说文】意也。从心从能。【徐铿曰】心能其事,然后有态度也。或从人作㑷。
根据《唐韵》《集韵》《韵会》中说,用他代切来表示声母和韵母的,读作tài。在《说文》中,態的解释是“意也”,表示心里的想法或感情。它的字形是从心从能,表示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能力,就会表现出来。在《徐铿曰》中,態的解释是“心能其事,然后有态度也”,表示心里有什么能力或志向,就会表现出来。它也可以从人作㑷,表示人的样子或行为。
又【集韵】乃代切,音耐。义同。
就是在《集韵》中,用乃代切来表示声母和韵母的,读作nài。它的意思和tài相同。
又叶徒故切,音度。【司马相如·子虚赋】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受诎,殚觎众物之变态。
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是用叶徒故切来表示声母和韵母的,读作dù。它的意思是变化、变态、变化的样子等。这个字出现在这样一句话中:“观察勇士们的暴怒和凶猛的动物的恐惧。他们都被困住了,看到了所有东西的变化。”
又叶他计切,音替。【战国策】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楚辞·九章】惩于羹者而吹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昔之态也。
在《战国策》和《楚辞·九章》中,是用叶他计切来表示声母和韵母的,读作tì。它的意思是假装、伪装、虚假的样子等。这个字出现在这样两句话中:“法令已经完备了,但是百姓们都很虚伪。”和“被汤羹惩罚了而吹嘘自己,为什么不改变这种志向呢?想要放弃阶级而升天呢?还有以前那种样子呢?”
又叶他礼切,音体。【司马相如·封禅书】白质黑章,其义可喜。旻旻穆穆,君子之态。
在《司马相如·封禅书》中,是用叶他礼切来表示声母和韵母的,读作tǐ。它的意思是美好、可喜、君子的样子等。这个字出现在这样一句话中:“白色的衣服和黑色的帽子,这是一种很好的意义。温和而庄重,这是君子的姿态。”
又叶土宜切,音梯。【屈原·离骚】忳郁悒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在《屈原·离骚》中,是用叶土宜切来表示声母和韵母的,读作tī。它的意思是这样、如此、这种样子等。这个字出现在这样一句话中:“我心里烦恼而忧愁,我现在很穷困。宁愿死去或者流亡,我不忍心做这样的人。”
字源演变如下图:
异体字如下图:
我们简单总结为:态(態),有多种读音和意思。在古代,它的主要读音是tài,偶尔也有nài、dù、tì、tī等读音。它的基本意思是姿态、状态、情状等。它的字形是从心从能,表示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能力,就会表现出来。它也可以从人作㑷,表示人的样子或行为。
关于“态”就写到这,有不妥之处,请指正!